第2章

第二天安瀾蘇醒時就發現了不同。

昨晚一定是獵到了什麽大東西,整個獅群都飽餐一頓,懶洋洋地不想動彈。

當她蹭到母親懷裏時,發現它吃得肚皮滾圓,難說裏面裝了二十斤肉還是三十斤,因為吃得急切,臉上、胸上和前臂上還殘留著零星的血漬。

這些血漬散發著獵物的氣味,但分辨不出究竟是什麽,大概是她還沒見過的東西。

安瀾若有所思。

變身成動物後,很多過去做課題時覺得抽象的問題都變得具體起來。

幼崽本能地知道什麽氣味代表著危險,什麽氣味代表著食物。而在它們的成長過程中,任何新東西只要聞到過一次且記住了,就再也不會忘記。成年獅子甚至能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辨認出有什麽獵物、有多少獵物以及獵物的個體狀況。

事實證明動物確實能嗅出疾病和虛弱,不僅如此,氣味還能給動物提供更多信息。

對於安瀾來說,她能通過嗅覺知道整個獅群的母獅都不在發情期,知道雄獅剛剛從領地邊界巡邏回來,昨天母親叼著她走路時,她還感覺到了從斑馬群中傳來的急劇變化的激素水平——它們在為路過的捕食者而感到恐懼。

嗅覺非常實用,聽覺也不逞多讓。

時間一天天過去,安瀾確保自己每天都在學習和模仿。

穿成一只幼崽固然是毫無自保能力,但也只有幼生期才有按部就班的學習機會。獅群的每一次活動、母獅的每一次圍獵、甚至成年獅子對每一種植物和動物的反應,都是最好的學習素材。有了這些模仿積累,將來她才能生存下去,而不是在一次次的莽撞中被獵物反殺。

當然了,這並不是她全部的日常。

對幼崽來說,除了吃飽睡暖和偶爾學習,大多數時間都交給了玩耍。

還有什麽比一群毛茸茸更好玩的呢?

尤其是——最大的那個毛茸茸。

這個獅群的獅王只有第一天鎮住了幼崽們,但很快就展現出了溫柔巨人的本質。和大多數野外雄獅不同,它不僅會在心情好時和小獅子們互動玩耍,連對亞成年雄獅都十分親近,常常允許它們跟它一起進食。

從加入獅群的第二天開始,安瀾就在獅爸爸暖呼呼、軟綿綿的大毛領上安了家。

但她不是唯一一只總圍著獅王打轉的幼崽,短尾因為靠得太近總能差點把自己墊在爸爸的屁股底下,而黑耳朵則一如既往、對尾巴球有著特殊的偏愛。其他幾只小獅子也會在玩耍時朝爸爸的身上爬,或者把它的圓耳朵當做某種狩獵對象。

每當被崽包圍時,老父親就會開始煩不勝煩。

它要麽不停地晃脖子,把鬃毛蕩出一圈浪花,要麽就用尾巴噼裏啪啦地砸著地,齜牙咧嘴、作勢要咬——換句話說,咬了,但沒有完全咬。母獅們都盯得緊,它只敢怒不敢言,雷聲大、雨點小,連膽子最小的黑耳朵都趕不走。

好像老天爺嫌它還不夠受折磨,一周後又有兩只幼崽被介紹給了獅群。

至此,這個由一頭地主雄獅、六頭成年母獅、五頭亞成年和八只幼崽組成的大家庭就徹底團圓了。

因為獅王正值壯年,母獅也十分有經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們每周都能捕到大型獵物,幼崽們也總是有奶喝。但好景不長。隨著進入旱季的時間增加,落單的獵物越來越少,獅群也不得不冒險帶著幼崽靠近水源。

如果說雨季的水源是遊樂場,那麽旱季的水源就是殘酷的鬥獸場。

這裏有成群結隊的非洲水牛,一個不小心,哪怕雄獅都會被它們穿爛肚腸;這裏有咬合力驚人的河馬,殺死大貓不會比人咬碎硬糖更困難;這裏有同樣帶著下一代的象群,為了保護孩子,大象不會放過一個踩死捕食者的機會;這裏還有世界上最狡詐的捕食者們,鬣狗、花豹、鱷魚……

對小獅子來說,危險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事實上,超過一半的幼崽從來沒機會過生日,能活到成年的更是鳳毛麟角。拿本獅群來說,五頭亞成年都是地主雄獅的孩子,其中最大的亞雄接近三歲,這意味著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只有五只幼崽幸存。

也知道養崽不易,隨著獅群一天天靠近河流,母獅們就一天比一天地更緊張起來。

而對雄獅來說,它還有另一個顧慮。

這條河是領地內最大的水源,但同時也是領地的分界線。河流西側屬於安瀾所在的獅群,而東側則屬於由兩頭雄獅兄弟統治的獅群。為了方便區分,姑且把它們叫做西岸獅群和東岸獅群。

雨季時河水洶湧,在水裏有鱷魚的情況下,一般不太會有獅子冒險渡河,但旱季就不一樣了。

甫一到達目的地,安瀾就心下一沉——水位太低了,光她視線範圍內的河道就有數處較淺較窄的地方,一旦獅群發生摩擦,或者有流浪獅子渡河而來,對領地安全就是個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