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二合一補】

生活在三角洲邊緣地帶的納托今天心情很差。

早上,他不得不蹲下來安慰了女兒十五分鐘,才把她順利哄上了開往求學點的車;中午,他帶著遊客到濕地深處采風,結果兩個遊客發生爭執,險些在獨木船掀翻在最危險的河段裏;下午休息回家,老爹坐在門口用辣椒油泡織布,熏得他流了半個小時的眼淚。

這些織布是用來保護農田的。

從去年開始,運氣就不太眷顧他們家的種植事業,先是遇到了秋粘蟲災害,白白損失了一茬作物,然後又碰見旱季遷徙,剩下的作物被非洲象和水牛挑挑揀揀,完全成了自助菜場。

期間門也不是沒有過“轉折”,農業官員下到各個村落裏來講解該怎樣防治蟲災,還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學辦法”,可就像他們曾經提供的“驅象方案”一樣,這些辦法最終都被證明效用不大——要避免一殺盡殺,當然只能和緩;要和緩,當然就不會收獲什麽立竿見影的成效。

唯一的好事是:至少納托家裏還沒人被踩。

非洲的人象矛盾和印度一樣嚴重,甚至更嚴重,有些國家一年下來因為大象襲擊造成的死亡事件甚至可以達到三位數,而且這些遇難者的家人還很少得到足夠的補償,相反,如果他們用殺蟲劑、電線、夾子或其他方法攻擊大象,就會遭到當地政府數額恐怖的罰款。

一來二去,矛盾只能是越來越深。

納托並不憎恨大象——作為“兼職”向導,他長期和這些動物打交道,也敬佩它們的智慧與雄奇,上崗前的自學經歷更是讓他明白動物保護的重要性——然而,人很難不受到環境的影響。

明明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氣息已經散布到一些較為原始的村落裏,從事狩獵、捕魚、紡織等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從事旅遊業的則越來越多,但他們根本無法實現和小鎮居民一樣的作息。

傍晚,太陽還沒落山的時候,村裏就沒人會出門了,有些更靠近濕地內側的地區更是從四點過後就陷入沉寂,不僅無法勞作,孩子們無法正常上下學,就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入夜後,村落是動物們的樂園。

在這裏徘徊的不僅有非洲象,還有跟隨象群而來的非洲水牛、羚羊,有跟隨這些食草動物而來的獅子、鬣狗和花豹,數不清多少個夜晚和清晨,納托擔憂自己一開門就會對上猛獸的眼睛。

而這個清晨比過去的任何一個都要危險。

納托在睡夢中聽到了一陣斷折崩裂的悶響。

起初他還以為是有什麽東西被自己壓斷了,但在緩慢地眨了兩次眼睛之後,他反應過來,那個聲音不是響自家中,而是在村落外圍。

為了弄明白情況,納托翻身下床,趴在預先設計好的縫隙裏往外看,頂著熹微的晨光,他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一長串緩緩走近的巨大身形。

“大象來了!”於是他說。

老爹和女兒被這呼喚聲驚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之後,一老一少二人輕車熟路地掏出“防具”,鎖緊門窗,遠離了這時顯得不太牢靠的墻壁。

村落裏靜得可怕。

納托絕不相信他們是唯一一戶被吵醒的人家,但顯而易見地,沒有誰敢在這種時刻跑到房屋外面去閑逛,哪怕最需要這茬作物的人也只敢在心裏默默祈禱籬笆不至於被全部拆掉,作物不至於被全部拔起,農田不至於被全部摧毀。

大象可能是人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訪客。

曾經有志願者這樣形容:假如其他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它們就會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但大象不會消失。大象會還以顏色。大象會“侵占”人類宣稱屬於自己的土地。它們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而人類對此無能為力。

誰能阻止非洲象呢?

面對這樣一頭體重以噸來計算的、城墻般的巨獸,就算是再勇敢的士兵,在看到大象朝他們沖刺而來時,都會嚇得兩股戰戰、丟盔棄甲。

納托一家甚至都不是什麽士兵。

當一根長鼻子摸索著進入屋舍時,他們只能畏懼地躲藏起來,放輕呼吸,僵直身體,鎖住喉嚨,慢慢地嗅著,靜靜地聽著,沉默地看著,看著這根柔軟的長鼻子在靠門的地方翻找,把瓶瓶罐罐摔得粉碎,把墊布揉成一團。

似乎沒有找到任何想要的東西,它遲疑地停頓了一會兒,便無趣地左右扭動起來,看著簡直不像是一個身體部位,而是某種有獨立思想的生命,是冥神的套索,是暗處粗壯的蛇。

納托抱緊女兒,恨不得縮進墻壁裏。

隨後,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風中忽然飄來一陣扭曲了的、淒厲的咆哮聲。

聽到這聲音,剛才還在房屋裏作威作福的象鼻微微一僵,然後飛快地抽了出去,地面上影子也跟著移動,從床頭迅速流向門檻,腳步聲和呼吸聲漸漸消失,仿佛象征著這次襲擊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