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認錯爹的第二十五天:(第2/3頁)

但是,從小到大的每一年,他阿娘都沒有忘記過給他準備,甚至也許都不是只準備一天的從早到晚,而是從好些天前她就已經在張羅遴選,從生辰宴的菜式到她那天準備的穿著打扮,他……

他還不如一個六歲的孩子懂事。

然後,心情低落的不苦大師,就感覺到了一個熱乎乎的小手,努力地探了過來,碰了碰他的上臂。這是小矮子絮果如今能勉強探到的極限,他安慰他說:“你的反應已經很快啦,超棒的,所以,不要難過了好不好?我今天帶你做一遍,你以後肯定就不會忘記啦。”

不苦甚至都能想象得到,絮果的這一套話是從哪裏聽來,又是在何種情境下學會的。他的阿娘把他照顧得很好,現在他又在試圖用同樣的方式照顧別人。

大師蹲下身,連寬大的袍角拖了地也沒發現,只控制不住的一把抱住了懷中的大可愛:說了和他娘類似的話:“你給叔叔當兒子吧,好不好?”我們一起當皇親國戚!

“不可以哦。”絮果卻認認真真地拒絕了不苦叔叔,這也是幾次長公主姨姨來看他後,讓他逐漸意識到的問題,他其實不是誰都可以的,他只想當阿爹和阿娘的孩子。

***

下了朝,連亭就再次被小皇帝留下來開小會了。

連亭已經有一陣子沒進宮了,因為年關將近,楊太後此時並不在宮中,他便沒了理由來請安。

太後前段時間領著北疆王世子前往了郊外的湯山代祭祈福,這是大啟自開國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傳統。

相傳,聞家的太祖爺龍興於野,受命於天,在江左舉起大旗,推翻了前朝的苛捐暴政。大軍一路北上,行至湯山時,忽見一道亮如白晝的銀光自天劈下,一時間地動山搖,天空都恍若被撕裂了一般。而好巧不巧地,前朝的亡國之君當時正在山上躲藏。

太祖爺欣喜異常:“暴君不仁,萬萬生魂助我!”

十萬將士跟著振臂高呼:“暴君不仁,萬萬生魂助我!”

是的,在聞家的太祖爺看來,這雷不是上天劈的,是那些年被暴君壓得已不堪重負的萬萬百姓的生魂顯靈,在起義最後的緊要關頭助他一臂之力,劈死了前朝的瘋帝。這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天下,是所有百姓的天下!

太祖爺的想法對不對,誰也不好評價,就像大家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前朝末帝明知義軍將至,放著好好的皇城不待,非要躲去郊區後山。

太祖爺自此視湯山為祥瑞之地,親自立了百姓生祠在山頂之上。既是對前朝之惡的鎮壓,也是對京中不管龍椅上坐的哪任皇帝的警示,若你昏庸無道、不再愛民如子,那湯山說不定還會再次降下驚雷,替太祖爺劈了你這不孝子孫!

每一年的年底,大啟的聞氏皇族都要派人來祭祀百姓生祠,這是對於聞氏來說十分重要的活動。等祭祀結束,也就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而一般來說,主持祭祀的都是皇後和太子。因為當年第一次祭祀時,就是由太祖爺的梓童主持的,當時的司徒皇後牽著年幼的太子,親自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上了湯山。一謝蒼生,二謝鬼神,三謝舉頭三尺的朗朗乾坤。

後面也就漸漸約定俗成了這麽一個由婦孺祭祀的聞氏特供習慣。

如果沒有皇後,那就是由太後或貴妃暫代;如果沒有太子,那就會由皇帝的長子或長女暫代。偏偏本朝的新帝太過年幼,既沒有皇後,也沒有孩子。幸好楊太後在做皇後時就已經主持了多場湯山祭祀,是個熟練工。

唯一讓朝臣比較犯難的是孩子的人選。

因為這可不能亂選,雖然沒有明確說過湯山祭祀的皇子一定能繼承大統,但回顧聞氏歷史就會發現概率還挺高的。尤其是前面幾朝還有過公主代祭,結果真就當了女皇的例子。

朝臣們覺得小皇帝如今的名分本就不算穩固,若再從宗親中尋找祭童,恐生更多事端,不如就由太後單祭。

連亭適時獻策,他們不一直都有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嗎?——北疆王世子聞蘭因。他既是宗親,又與陛下有血緣關系,還是北疆軍所擁護的主人。勞煩世子爺去這一趟,既不用擔心同室操戈,還可以讓百姓看到朝廷沒有遺忘北疆軍的勞苦功高。

朝堂上本來對此頗有顧慮,但清流派重名,楊黨重利,只要順著他們心裏的小九九做功課,他們總會同意的。

小皇帝也很高興能給弟弟委以重任。

當然,對於當時的連亭來說,此事最妙的是能送北疆王世子走。

這位世子也不知道怎麽就和絮果一見如故,明明兩人只在深秋的開源寺見了一面,回去後他就念念不忘,總吵著鬧著要和絮果玩。

但小皇帝私自出宮的事被朝臣意外得知了,他們紛紛上諫,好說歹說才絕了小陛下短期內再次出宮的心。小皇帝無法出宮,他自然更不放心弟弟單獨出去。連亭又以自己身份特殊不好讓兒子隨便出入宮闈為由,算是暫時堵住了兩個小孩見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