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認錯爹的第二十五天:(第3/3頁)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沒有!縱連亭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擋不住北疆王世子他執著啊!

連亭自養了兒子,就對小朋友的三分鐘熱度有了一定了解,他怎麽也沒想到除了他兒子這種好轉移注意力的幼崽外,還有北疆王世子這麽一號不為外物所動搖的崽。他開始了沒完沒了的送信之旅,連亭實在沒轍了,才想辦法促成了北疆王世子代祭一事。但即便如此,還是讓北疆王世子抓住漏洞,改請了賢安長公主送畫。

對於這段聞蘭因單方面努力的友誼,連亭也就只能使用拖字訣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如今北疆王世子還陪楊太後在湯山小住呢。

連亭本以為小皇帝沒理解今日早朝上的事,這才找借口見面。沒想到小皇帝的重點卻是,他知道了遠在湯山的弟弟,最近一直有在和絮果傳信,兩人竟當起了畫友。他從未見弟弟對什麽事如此執著,便想要促成二人的友誼。

簡單來說,小皇帝想成全他弟。

連亭:……可我不想啊。

但這話又不能明說,在電光石火間,連亭再有急才也只能想到說:“奴婢最近其實一直在操心小兒的入學問題,忽然想起來世子殿下也六歲多了吧,是不是該入學了?”

給他找個學上吧,免得他一天天地瞎折騰。

小皇帝卻一拍大腿,覺得連伴伴和他想到一塊去了,滿臉欣喜:“對啊,對啊,朕也正有此意。上了學,阿弟就能多些朋友,所以朕想著不如安排絮果與阿弟一同入泮宮讀書。”

泮宮就是專門供除了皇帝子嗣以外的皇親國戚上學的地方,各地有藩王所在的封地也都有泮宮,以供藩王子女入學。北疆泮宮更是全國知名,因為北疆王夫妻還在世時,采納了一個神秘友人的獻策,決定把整個北疆封地內適齡的孩子都送入北疆泮宮學習。

無所謂對方是官員子女、兵將後代,還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這一決定不可謂不驚天動地,引得朝臣頻頻上書抗議,先帝本來也挺不喜歡弟弟這個無異於是瘋了的行為。但北疆王一封回信就成功堵住了他皇兄的嘴:“我又沒花你一分錢。”

這都是北疆軍在贏了蠻族後,蠻人除戰敗賠款外心甘情願多給北疆的錢。

用絮果他娘的話來說就是:感謝蠻族老鐵對北疆教育事業的“熱心贊助”。

先帝一琢磨也是,朝廷該收的錢都收到了,後續也不用他掏錢,他管弟弟幹嘛呢。也就導致小皇帝在前面幾年的上學經歷裏有不少平民同學,他大概是所有皇親裏接觸過最多人間真實的人,哪怕他如今也才不過十歲。

小皇帝完全不覺得安排弟弟上雍畿泮宮時帶上絮果有什麽問題,甚至還想多給他弟弟找幾個朋友。

連亭聽後卻是嚇得不輕,一方面是因為他不想讓兒子去給誰當伴讀,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雍畿泮宮的教學質量是真不行。

“陛下三思。”連亭脫口而出。

雍畿泮宮聽起來好像挺高級的,專門給宗親上學的地方欸,那不得雲集名師,桃李爭妍?但是看看雍畿泮宮的“優秀”校友都有誰吧,聞不苦,聞小二……先帝那麽摳門剝削還能讓大啟不好不壞的平穩運行,就是因為他還是有那麽一點點腦子的。只不過他的小腦筋都用在了權術制衡上,對宗親的養廢教育從小就開始了,潤物細無聲的就搞成了如今的局面。

北疆泮宮和雍畿泮宮同為泮宮,內裏的教學卻是天差地別,差距大到就好似兩個物種,有生殖隔離的那種。

小皇帝悟了:“那朕可不能讓阿弟去這種地方!”

“是極,是極。”連亭在心中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總算打消了小皇帝的恐怖想法。哪怕聞不苦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也要說,聞不苦的母校是什麽垃圾玩意。說不定還不如他當年上的內書堂呢。

“那,”小皇帝的借鑒之心再次開始活絡,“連伴伴你打算把絮果送到哪裏啊?”

“如果可能的話,臣自然是希望能讓絮哥兒上國子學外舍的。”提起孩子,連亭的智商就有點微妙地下降,不多,但正好讓他沒能意識到小皇帝的潛藏心思。他一門心思地炫耀起了兒子給他買的玉佩,這可是他的生辰禮。

小皇帝懂了!

作者有話說:

瞎扯淡小劇場:

小皇帝盯弟弟:朕的生辰禮物呢?

六歲的聞小攻:這世上哪有那麽乖的小孩?不信謠,不傳謠哈!都是劇本!

*前運算階段: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四階段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