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鼎湖上素

就這樣吃過兩口之後,穆傑也品出了其中的味道,隨後直接將剩下的雞肉放入口中。

熟悉而又靈巧的吃了起來,沒多大功夫雞骨頭就被盡數吐了出來,上面儼然已經沒有了半點肉絲。

“師兄,您這吃雞的功夫有兩下子啊,要是能不吐骨頭就更厲害了。”周濟調侃著說道。

“哎喲喂,瞧你這話說的,不吐骨頭那不是缺心眼嗎?”

“哈哈哈,不過陳老弟這雞做的確實是地道的老廣風味。”

“嘿,師弟咱就是說老廣也沒有路,全是地道啊?”

這師兄弟二人一捧一逗跟說相聲似的,說的在場眾人哈哈大笑。

不過陳年做的這第二道菜也確實做得不錯,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

“陳老弟,接下來咱們是什麽菜系?”吃完之後,穆傑意猶未盡的問道。

“下一道還是粵菜,不過這是一道純素菜,要不然光吃肉的話也膩的慌是不是?接下來的這道素菜是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而且雖然是素菜,但吃著一點也不比葷菜差。”

“呦呵,這麽牛逼啊,那咱們快開始吧,我已經等不及了都。”穆傑略帶些催促的說道,現在他也越來越期待後續的菜品了。

“這道菜的名字叫做鼎湖上素,按照正常的規格來講這道菜是要用到三菇六耳九筍一笙,不過那樣做起來一來用時太長,二來的話用的東西太多,所以今天就只做一個青春版。”

“哈哈哈,陳老弟還挺幽默,青春版就是簡略版唄。”周濟笑著說道。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陳年笑著點點頭。

一邊說著陳年也就一邊開始準備了起來。

在做上一道菜的時候,相應的食材都已經初步加工好了。

所以這時陳年直接取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冬菇,冬筍,口蘑,鮮草菇,黃耳,榆耳,胡蘿蔔入水汆燙,銀耳則需要單獨來汆,全部汆好之後,陳年又將這些食材過了一遍涼水。

之後炒鍋上火,挖了一塊約摸一兩左右的豬油,等其化開之後以料酒熗鍋,又加入鹽,糖,味精,蠔油以及清湯進去。

緩慢的攪拌著。

等到這些調料全部溶於湯中,湯的顏色也漸漸變得微黃之後,陳年又把,剛才準備的那些除了銀耳之外的其他食材一起倒入鍋中。

“這幾種食材可以一起放入鍋中去火靠入味,不過銀耳需要另外去火靠,因為銀耳不需要蠔油,這東西上了顏色反而沒有那麽美觀。”陳年一邊說著,一邊解釋道。

經過前兩道菜他也看出來了,周濟其實也想借著這個機會讓他的那些徒弟們多學點東西,反正等一下做完再吃的時候他們也要問,還不如自己直接把重點說出來,不管他們樂不樂意聽,至少自己是做到位了。

一邊將食材下入鍋中以小火慢慢火靠制,陳年一邊說起了這道菜的來歷:

“鼎湖是廣東肇慶的一座山名,雖然現在這道菜的名字叫做鼎湖,而且這座山也是這個名字,但一開始這座山由於山頂有一個湖,所以叫做頂湖。

不過後來的人們根據黃帝鑄鼎的神話這才易名為鼎湖,這座山上有一個名為慶雲寺的寺廟,而這道菜也是這個寺廟裏做的一道有名素菜,所以這道菜也正是因此而來,其中上是好的意思,這道菜如果要追溯時間的話,應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永歷年間……”

陳年娓娓道來,其他人則是饒有興趣的聽著,等到這些菜火靠好之後,陳年又把那些食材拼擺整齊地碼在大湯碗裏。

大湯其實也就是高湯,只是在北方這邊,尤其是BJ山東這一塊,由於某些師承的原因,所以他們這些廚師很喜歡稱其為大湯,因此陳年也就入鄉隨俗的這麽叫了。

而剩余的其他材料都墊在最下面,此時同樣還是將鍋上火,然後加入一兩左右的豬油,又注入約莫一斤的雞湯進去,再下入料酒,醬油,蠔油,白糖,味精,等湯開之後陳年嘗了嘗味道,感覺其中滋味有些不足,所以又添了少許味精和白糖。

等味道合適以後陳年這才將濕澱粉調好倒入鍋中。

“陳老弟你用的這是二流芡吧?”周濟問道。

“對,二流芡其實也就是半流體狀的芡汁,主要可以讓加工好的原料入味,而且二流芡多用在燒會炸等湯汁不太多的菜品上。”陳年借著機會又多解釋了幾句。

不過這個知識點很顯然大家都知道,陳年說出來之後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相比於二流芡本身,他們對於陳年做菜的手法和過程更加感興趣。

加入芡汁之後,湯汁也開始變得有些聚合了起來,但由於陳年加入的芡汁沒有那麽多,所以這一鍋湯也沒有變成藕粉那樣的狀態,只是略微的濃稠了一些,粘合度更高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