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4/5頁)

韓時良親率靈武行營主力固守橫山諸寨,而使徐憚率騎兵,與從天水經涇川道北上的孫延觀所部騎兵會合,從白於山南麓谷道西進,進入興慶府以西尋殲虜兵後軍人馬,連戰皆捷,最終於紹隆十七年春,迫使西路虜兵主力從橫山撤圍而走。

於此同時,蘇蕈率趙善、劉福金、呂靖等將再度統領萬余騎兵從吐蕃高地殺入河湟地區,連破青唐等城,繼而又趕在西路虜兵回撤之前,棄青唐等城沿湟水東進,殺入熙河故地,最終與蔣昂所部在岷山北麓會師,聯手攻克熙州城,擊退尾隨追過來的虜騎,收復熙州。

雖說紹隆十七年春,西線諸軍並沒有取得戰略性壓制赤扈人的大捷大勝,但一連串的作戰勝利,已極大削弱了赤扈人對河湟、熙河及興慶府等邊翼戰略要地的控制,也一洗紹隆十五年底接連受挫導致的恥辱。

更為關鍵的,乃是西線諸軍的騎兵經過持續不斷的加強,再加上蘇蕈率部北上會合,總規模增漲到五萬余眾,相對擁有六萬精銳騎兵及五六萬附從步卒的靜憚宗王府西路虜兵,已經形成平分秋色之勢。

紹隆十七年春,徐懷也正式下令切斷西秦路與外界的聯絡,勒令高峻陽、高峻堂及高明德、葉長濱等將吏前往襄陽自辯暗通胡虜之事,除此之外調王峻、程嘯各率一萬甲卒進入金州,與杜武所部一並接受劉師望的節制,只待高峻陽拒詔,便直接溯漢水而上,先奪漢中……

……

……

初時高峻陽仍然心存幻想,遣使前往泌陽說項,意欲交出兵權,以漢中、利州等地交換世爵之賞。

換在兩年前,徐懷即便知道高家暗中與赤扈人媾和,但高家畢竟沒有公開背叛,他也不想對高家太過吝嗇——他即便不會同意高家裂土封藩,但使高氏世襲國公之位也不能說是刻薄。

然而在葛家都護送永嘉郡王趙顯渡海前往海外建立藩國,浙南都陸續並入兩浙行省,高家卻還妄想著與西路虜兵互為犄角,妄想割據熙州。

也恰恰是沒能提前解決西秦路的遺留問題,以致紹隆十五年沒能照既定計劃調派一路偏師從祁山道殺出,配合秦鳳行營主力西進,致使紹隆十五年底的西線戰事接連受挫,白白多損失了上萬將卒的性命,徐懷此時又怎麽可能再對高家寬容?

何況此時徐懷已經公開質疑高家有通敵之嫌,此事倘若不進行徹查,給世人一個明明白白的交待,又怎麽可能草草收場?

徐懷召見高峻陽所遣使者,卻是無意聽其辯解,訓斥一番後只是勒令他返回漢中催促高峻陽等人盡早成行前往襄陽請罪,莫再自誤。

一直到紹隆十七年八月,漢水上遊汛季過去,高家都沒有反應,甚至還不斷從各地抽調兵馬,加強漢中以東的防禦。這時候劉師望留周良恭坐鎮金州,他親率三萬步騎溯水西進征討漢中。

紹隆十四年,熙州舊吏以及西秦地方勢力更多是寄望高家能仗著這些年禦虜功績以及對地方近二十年的經營,能使西秦路保持現狀。

然而兩三年過去,他們眼睜睜看著秦鳳行營先後收復天水,又在西秦嶺深處建造塢堡,令西秦路徹底陷入豫王府嫡系兵馬的合圍之中,再到此時眼睜睜看著劉師望統領三萬精銳水陸並進而來,又真有幾人心甘情願與高家捆綁在一起,跟橫掃天下的豫王府嫡系精銳殊死一搏?

更何況更為廣大的基層軍民,又有幾人願意追隨高家對抗代表中樞征討而來的王師?

當然了,在正式出兵征討漢中之前,豫王府也對西秦軍中下層將卒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在征討檄文裏點明僅高家有數幾人有通敵之嫌,廣大西秦軍將卒依舊禦虜有功,只是為高峻陽等人所蒙蔽,豫王府與司空府傳詔出兵征討漢中,也絕非是針對廣大西秦軍將卒。

分布於漢水中遊兩岸的真符、城固、興道等城,乃是漢中盆地拒征討大軍西進的東門戶,但隨著杜武率前鋒兵馬西進,真符、城固、興道等城守軍及地方官員都紛紛打開城門,無比平靜的接受征討大軍的接管。

高峻陽事前所派的熙州軍將進入真符、城固、興道督戰,自以為這些人都是信任得過的嫡系,但這些人都相當配合的接受守軍捆綁出城投降。

等後續兵馬接管真符、城固、興道等城防務後,杜武又率前鋒兵馬前往漢中城以東的草鳳坡紮下大營,然後投書城中,敦促守軍將領打開城門接受整編,敦促高峻陽出城投降。

見視為嫡系的熙州軍將都不再受控制、不再聽招呼,高峻陽心裏就不再有半點幻想,於征討大軍在漢中城東紮下大營的當夜吞藥自盡;次日高峻堂、葉長濱、高明德等人出城投降,漢中城於當日正式納入中樞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