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四)(第2/4頁)

【這會兒倒是和煉丹術還沒太大區別。】

【咱們的煉丹術在漢到隋唐鼎盛時期,也是各種名流權貴、詩人名士都瘋狂的為之著迷。】漢武時期,淮南王劉安召集了數千方士為他煉丹。

身穿道袍和羽氅的方士們圍著碩大的丹爐,手執七星劍,腳踏八卦龜。煎泥成金,鍛鉛為銀,水煉八石,飛騰流珠。場面蔚為壯觀。

被抓到了火器營裏的方士們熱烈討論。

當年,我就參加了淮南王的這場法會,那可真是,千人煉丹,壯觀得很呐!哎,當年我想去,結果沒趕上。

幾人在回憶往昔的時候,旁邊有人嗤笑:那你們現在可還敢自己煉丹吃幾丸嗎?場中頓時一片寂靜。

現在誰還敢吃那玩意兒?不怕死啊!

不說別的,大家現在都在火器營裏面已經待了幾年了,火藥也折騰出來了,那東西可真是會爆炸的,想想吃進去要是爆了那就好看了。

於是,那幾人打著哈哈,頓時就把這個話題給揭過去了。

這時候,有人疑惑的問: “聽仙畫這麽說,想來又是這西方人發現的化學,可現在瞧著,大家都差不多嘛。

這邊煉丹,那邊煉金,沒啥區別啊!

不僅僅是漢代的方士,其他朝代的方士們也都在火器營或者是自己的道觀和其他修行之地裏有著同樣的疑問。

就,不是很服氣啊!

【西方的學術氛圍有個好的地方,那就是大家會一起交流,有各種學術團體。煉金術士們都會用小天平,實驗的時候會做紀錄,還擁有質疑精神。】

【到了十七世紀,出現了一個人,叫做波義耳。】

【波義耳說,我覺得化學需要從煉金術中解放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探索自然界本質的科學。】

【波義耳是誰?是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的大牛,也是科學界中公認的領袖!之前研究顯微鏡的胡克和牛頓都曾經是他的助手。】

【他說出來的話,自然得到了重視。】

【但,波義耳也不是隨口一說,在這之前他就做了很多實驗,這些實驗讓他質疑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說。】

波義耳正在和自己的助手胡克以及牛頓做學術討論。

他道: “我認為四元素說是不科學的,它的成立缺乏實驗的事實支撐。”

他拿起實驗桌上的一塊玻璃展示給兩人看: “這是我之前用砂子和灰堿混合在一起,經過高溫燒制得出來的玻璃。但這東西卻無法再分解為土和水。”

胡克和牛頓的眉頭皺起。

“還有你身上的金袖扣,波義耳指了指胡克衣服上的小裝飾,黃金不怕被火燒,也無法被火分解為鹽、硫和汞,只能和其他金屬混合在一起,但是經過一些小手段,又能夠復原成黃金。

“那黃金是不是也算一種單獨的元素?”

金屬經過煆燒之後,重量明顯要更重,這是為什麽?

胡克忍不住說道:“波義耳先生,這正是因為燃素的存在,木頭木炭燃燒後,釋放出了燃素。”

“我恐怕不能贊成你的觀點,胡克先生。”波義耳道: “不過,我現在也無法完全詮釋這裏面的道理,但我知道這世間的物質構成恐怕並不是像四元素理論說的那樣簡單。

【在波義耳之後,大家也逐漸認識到,化學真的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他也成為了化學科學的開山祖師!】

【但之後,這門科學的進展其實不大,波義耳的徒弟牛頓都依然還沉迷於煉金學呢。】老年的牛頓將自己關在實驗室裏,專心致志於煉金術。

他試圖將黃銅通過某些特定的實驗轉化為金子和銀子,還試圖研究出可以治百病的藥物。

唯一讓他和煉金術士們顯得不同的,那就是他擁有嚴密的實驗思維——用多少克重的材質、進行什麽樣的步驟,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得清清楚楚,仔仔細細。

後來,人們也是通過他留下的這些筆記本,才知道這位科學巨匠的老年竟然癡迷於煉金術。牛頓,也被稱為最後的煉金術士。

剛剛還有些不服氣的方士們現在一個個都不太想說話了。這的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

過了片刻,才有人道: “這記錄數據,的確是個好東西。”

他們之前研究火藥的時候,也學著仙畫裏做實驗那樣,精準的記錄了數字,一開始還嫌麻煩,但後來就覺察出了這種方法的巧妙之處。

後期可以通過這些記錄的東西去找出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是好用的!

有方士點頭表示贊同: “若不是有這個習慣,恐怕現在也得不到具體的配方。”其他人也哼哼著,沒再說話。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的交流倒是都很及時。”這位方士點出來,說得比較隱晦,但在座的都懂。

有交流才有進步。有方士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