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四)(第3/4頁)

這一點他們同樣是深有體會。

之前,每個人頭上都懸著一把刀,戰戰兢兢的,生怕倒騰不出火藥就要被殺頭或者是被關在這裏永不能見天日。所以大家也就鉚足了勁,一下子變得不藏私了,互相合作,這才把火藥給弄出來了。

換成以前,誰要是有了一個好的丹方,那絕對是藏著掖著,不會給同行看的。

讓他們看了,自己還怎麽在貴人面前獻技呢?而且道家講究避世,真正煉丹的高人們很多都在深山裏面躲著呢。

有方士猜測: “他們交流如此大方及時,我估計也是因為環境更加寬松。各種什麽科學院、學會,就和商會一樣,總能有點用處吧?

在方士們討論得火熱的時候,帝王朝臣們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件事情。

“陛下,鼓勵這種純學術性的集會,還是很有必要的。趙普對趙匡胤道, 如要興盛科學,同樣需要廣開言路。

另一位宰相沈義倫也

表示贊成。

有一位戶部常與錢財經濟打交道的大臣甚至還提到了這一點:對於第一個發現和發明東西的,必定要有所獎賞才行,不然誰會願意把自己想到的知識公布出來呢?

或為名,或為利,總得沾一頭吧。

太子李德昭問: 那如何確定他的確是第一個發明和發現的人?朝臣們陷入到了思考當中。

仙畫在繼續新的內容,他們便也將這些延伸出來的問題先放到了一邊——

【直到波義耳死了幾十年之後,法國的拉瓦錫發現了氧氣和氫氣,直接摧毀了四元素理論的基石。】

【拉瓦錫,一個獲得了律師資格但是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的人,有一天,收到了自己好友普利斯特裏的來信。】

拉瓦錫拆開好友的信。

親愛的拉瓦錫……

普利斯特裏是一位化學家,在寒暄之後他說道, 最近,我在一個實驗中發現出了一種神奇的氣體,它可以讓已經熄滅的火柴復燃。

隨著他的講述,天幕上出現了實驗的畫面。

實驗人員點燃一根木柴,然後熄滅它,再打開裝滿了氧氣的瓶子,將已經熄滅的木柴伸了進去。那根木柴竟然重新燃起了火花,迅速的燃燒成灰燼。

普利斯特裏道: “我認為這種氣體可以更好的吸收燃素,所以才起到了助燃的效果,我將它命名為‘脫燃素氣’。

【普利斯特裏雖然發現了氧氣,但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新元素,還是堅定的站在四元素這一派,】

【拉瓦錫和自己的妻子瑪麗一起重復了這個實驗。】拉瓦錫收到信之後,對這個產生了興趣。他和妻子瑪麗也設計了自己的實驗。

他們用一個曲頸瓶裝了銀白色的汞,放在火爐上加熱,而曲頸瓶的小口則用玻璃鐘罩罩著,又在四周裝滿水。

小小的火苗燃燒,銀白色的液態汞上面慢慢的形成了一些粉色的粉末。粉末越來越多,而玻璃鐘罩裏開始進入了五分之一的水。

到了第十二天,一切的化學反應似乎停止了。瑪麗問他:“可以了嗎?”拉瓦錫搖搖頭: “再燒幾天。”

他們又加熱了八天,但這八天裏,粉色的粉末並沒有增多,

另一邊的水位也沒有再上升。拉瓦錫停止了這個實驗。

他和瑪麗去聞了玻璃鐘罩裏的氣體,兩人覺得完全無法呼吸。

這是一種無法提供呼吸的氣體,”拉瓦錫講述,瑪麗記錄, “而且它占據了空氣裏五分之四的體積。

“那我們接下來怎麽做?”瑪麗問他。

拉瓦錫將視線轉移到那些粉色的粉末上, “接下來看看這些東西是否可以還原,如果可以的話那就驗證了我的想法。

他將那些粉色的粉末收集起來,又一次的進行了加熱實驗。粉末又還原成了銀白色的汞,而且他們收集到了另一種氣體。

你聞一下。拉瓦錫聞過後遞給瑪麗。

瑪麗深深的吸了口氣,臉上露出愉悅的神色:“讓人覺得心曠神怡,很舒適。”

拉瓦錫眼睛一亮:這就是我的猜想。這種氣體它占據了空氣五分之一的體積,它參與了燃燒,被合成到了粉末裏,但是可以還原出來。它同時也有助於呼吸。

瑪麗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我認為你說得對。”【拉瓦錫通過自己的二十天實驗得到了氧氣和氮氣!】

【拉瓦錫認為氧氣是一種單獨的元素,正是因為了有了氧氣,物質才會燃燒。他向巴黎科學院提交了《燃燒概論》,闡述了自己的這個發現。】

【同時,他還發現了化學的能量守恒定律。】

為什麽金屬煆燒之後,會比未煆燒之前還要更重?”拉瓦錫在巴黎科學院裏面侃侃而談, “因為氧氣!

“氧氣主導了燃燒,並且轉化為了金屬煆燒物裏的一部分。”

各位,空氣由氧和氮組成,氣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元素!四元素說是錯誤的!科學院裏的其他人擰眉道: 拉瓦錫先生,您的這個理論實在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拉瓦錫平靜的道:“我可以做實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