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三)(第2/4頁)

【這場長達五個月的辯論,精彩極了,一開始還只是討論鹽鐵酒要不要專營,而發展到後面簡直成為了總結漢武帝一代政治得失的會議。】

【從經濟政策到軍事收獲,再到外交關系,還有治國理念甚至古今關系,等等等等。】

【變成了,漢武帝時期的政策要不要延續?要不要恢復成文帝時期的政策?】……

漢武帝和桑弘羊都有些如釋重負。

還好,還好,不是死在朕手上,而且朕應該臨死還都挺信任他,也算是君臣相得,有了善終——劉徹。

還好,還好,並不是陛下猜疑然後殺了我,反倒我活得還比陛下要久——桑弘羊。

不過,劉徹又生出一些不爽。

怎麽回事?居然到兒子那一輩,還要來總結朕的得失?

而且還要恢復成先帝時期的政策,這簡直……簡直是對朕的全盤否定!

朕難道不算是千古一帝,武功卓著嗎?

劉徹生出了一些些火氣。

也不知道繼位的是自己哪個兒子?

“霍光啊……”

劉徹琢磨著仙畫的用詞。

霍光和桑弘羊有理念分歧,但似乎也是忠於了自己的遺詔和晚年的理念,應該也是個人才,可以用!

桑弘羊感動過後,倒是有些凝重,看起來自己和這霍光之後似乎很不對付啊!

唐朝。

李世民也在和群臣討論西漢的這一對著名君臣。

“按照仙畫的說法,鹽鐵之議本質上其實是階層之爭。桑弘羊觸動了地方豪紳的利益,肯定會遭到大規模的反擊。”

“漢武帝在世的時候,尚且能壓下這些爭議。但他不在了,自然反撲就開始了。”

臣子們的討論他都聽到了耳裏,並且表示同意。

他對身邊的李治說:“可到了晚年,漢武帝卻未必還支持桑弘羊的理念。”

李治有些驚訝:“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輕聲道:“漢武帝下《輪台詔》,認為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覺得需要輕徭役,休養生息。那時候,其實他就有了退卻之意。”

天上的雄鷹,依然會有老的時候。

“這幾位托孤大臣,除了霍光和桑弘羊之外,其余的或沒有實權,或本就懦弱。所以矛盾就集中在了霍光和桑弘羊之間。”

李治恍然大悟:“漢武帝本想要兩人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獨大。”

實際上,桑弘羊在漢武帝晚年時已經聖寵大不如前,他被任命為托孤大臣,恐怕更多是因為漢武帝不放心霍光。

李世民悠然嘆一聲:“可惜,最後還是走到了兩虎相鬥的局面。”

似乎沒有人可以抵擋權力的誘惑……

【桑弘羊認為漢武帝時期的政策沒什麽問題。】

【而這裏面,賢良文學完全站在了桑弘羊的反面。他們對之前的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那是全盤的否定,認為如果繼續下去,這就是禍國之策!】

賢良文學們慷慨陳詞:

“鹽鐵官營、酒榷等政策就是與民爭利,是百姓疾苦的根源,且讓百姓輕視農作而重視商業,輕本重末,只知逐利,導致民間風氣敗壞,如此,自然該廢除,改為民營。”

桑弘羊回道:“正當的謀利並非壞事,反而是好事。就如同管子提出士農工商,工和商與農一樣,都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不能輕視。且,既然爾等認為百姓應該重視農作,那為何又覺得鹽鐵應該私營?豈不是自相矛盾?”

賢良文學們對望一眼,一時有點沉默。

有人站起來道:“自然是讓該農作的人去農作,

讓有實力經營鹽鐵的人去經營。”

桑弘羊駁斥道:“爾等口中有實力之人無非是豪民。假使將鹽鐵之權下放,

必然將會助長他們的權勢。昔日尚未實行鹽鐵官營以及新的貨幣制度之前,這些人就投機倒把、操縱市場,管山海之利,賤買貴賣,牟取暴利!”

他的語氣變得憤慨起來:“他們大量制造劣質的錢幣,放高利貸!並且還隱瞞家中資產,滯財役貧,以末致財,卻用本守之,讓無數的農人成為他們田地上的奴隸!”

打擊地方豪強勢力,這本來就是之前他和先帝的目的之一。

桑弘羊洋洋灑灑的列舉了豪民們的罪狀,讓對面的賢良文學們略有些尷尬。

當然,也有人並非是地方豪強的說客,而是真的目睹了民間的一些慘狀,義憤填膺道:“桑公嘴上說得好聽,但鹽鐵專營的弊端怕是你沒看到吧?各處鹽坊鐵坊只重產量而無視質量,價格極高!百姓們花上大價錢買來的農具卻絲毫不實用,買來的鹽中雜質無數!”

“各郡國都有出現官商勾結,徇私舞弊和囤貨奇居的事情!最終苦的還不是百姓?!”

這番話得到了場中不少人的認同。

桑弘羊也沉默了一時,只能坦然承認:“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地方官吏不按法度辦事,造成了極大的弊病。但我始終認為,鹽鐵為國家大業,應由朝廷一並經營,如此才能擴大財源,充盈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