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三)(第3/4頁)

“諸君不妨想一想,假使先帝不采取這樣的政策方法,打匈奴的錢從何而來?消除邊患的錢又該從何而來?”

“難道要把這些加到稅賦裏面,分攤給老百姓嗎?”

即使賢良文學們對這些經濟政策充滿了怨氣,但卻也不得不承認,之前武帝的煊赫軍功,背後的大功臣就是眼前的桑弘羊!

於是,他們選了另外的切入點,那就是咱們應該以農為本,要抑商重農,而不應該輕義重利,這也有悖於聖人的教誨。

桑弘羊博引旁征,從《管子》到《論語》到《孟子》再到《春秋公羊傳》,侃侃而談。

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富國,並不是只有農耕一條路可走,工和商也是很重要的方式。這兩者只要能發展起來,朝廷就可以收上更多的稅賦,而不是把這些全都壓到貧苦百姓們的頭上!”

【朋友們,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思想啊!】

【即使放到現在來看,也是閃閃發光的。稱呼他為經濟學家,這絲毫不為過吧?】

【事實上,桑弘羊才是管子思想的真正繼承者!管子都相對還比較隱晦,他可以說是第一個然後又是唯一一個真正提出來要靠工商業來讓國家富強的經濟學家!】

【遠見卓識!】……

明朝。

張居正莫名的心情有些激蕩,他手撫過《鹽鐵論》的封面,因為常看,邊角都有些卷起。

這本書其實不是桑弘

羊寫的,而是後面有一位叫做桓寬的儒生花了很多工夫從當年參加了鹽鐵之議的賢良文學口中打聽到了當年那場辯論。

這兒挖一點那兒湊一點,居然也還原出了個七七八八、最終編撰出了這本《鹽鐵論》。

這就相當於是會議紀實。

“可惜,若是桑公能夠自己著書立說,想必更加精彩。”張居正有些遺憾。

張學顏苦笑:“大人,您忘了?就算是真著書了,也未免能夠流傳下來。”

張居正想到桑弘羊悲慘的結局,搖了搖頭。

“世間清醒者,不願意同流合汙者,往往結局悲慘。”

“不過,能夠看到桑公將他的理念對著天下道出,倒也無憾了。”

這些他日思夜想的思想和理論,在仙畫裏被演繹出來的時候,還是很震撼的,至今心情都難以平復。

“後世對桑公的評價很高啊!看來,本末之爭,義利之爭,在後世已經完全塵埃落定了。”

本為農,末為商。

誰贏了,顯而易見。

“桓寬編《鹽鐵論》,本是為了辯駁桑公,卻沒想到歪打正著,留下了他的理念。真是世事奇妙。”

張居正笑了起來,他自己都沒察覺,一開始的時候他說的是桑弘羊,現在卻變成了桑公。

張學顏悠然神往:“不知後世的財政經濟,卻是如何運轉?”

他已經對“經濟”這個詞活學活用。

“繼續看吧。”張居正斷定,“定然是讓你我都會覺得驚駭而不可思議的。”

富國並非只有重農才可以做到。

後世的繁盛景況不就是對桑弘羊這句話最好的注解嗎?

漢朝。

漢武帝劉徹竟然有些感動,甚至都要對著桑弘羊表演一番執手相看淚眼了。

“桑卿懂朕啊!”

不管自己晚年到底是怎麽想的,思想發生了什麽變化,但之前的經歷同樣是自己政治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可能大概也許做錯了一些事情,但也立下了不少功績——這些即使是仙畫也不否認。

可那些賢良文學們居然想要全盤否定!

豎子爾敢?!

這些功績和政策豈是他們這些目光短淺之人能完全看透的?

漢武帝恨得牙癢癢,也因此對一直站在自己這邊維護和肯定自己的桑弘羊生出極大的欣慰與滿意來。

桑卿的忠誠,果然無可指摘!

不愧是和朕一起長大的!

桑弘羊正沉浸在自己的發言之中——那是晚年的他,思想和理念更加成熟,倒是在這一刻點醒了自己不少。

他甚至立刻想到了政策的細節要怎麽調整。

當然了,此時面對自己君主難得一見的真情流露,也要好好回應一番。

於是,未央宮中就上演了極為少見的讓人都有些肉麻的君臣相得之景。

……

【那些賢良文學

們說桑弘羊的經濟政策是不管百姓死活。】

【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首先不否認的是,執行過程中的弊病肯定是會存在的,在古代那樣的環境裏,吏治不可能清明到哪兒去。尤其是漢武帝晚期的時候,昏招頻出。】

【所以,民間有怨言肯定不是假的。】

【不過,賢良文學們也大可不必一幅自己只是為民請願的大義凜然。】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賢良文學大多是儒生,而且是讀得起書,已經取得了一定功名的儒生,他們出身於哪個階層,代表著哪個階層的利益,簡直是一目了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