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紅梨村的人前腳剛走,霍戍正準備收拾些東西,和桃榆去一趟城裏,走看布行拿貨。

不想後腳前兩日來了沒定下的幾個農戶又過來了。

“霍兄弟,我們都考慮好了,就跟著你幹。”

為首的男子叫趙慨,倒是客氣:“我們照你說的辦。”

霍戍瞧著人來的時間當真是巧,估摸是見葛亮帶著自村裏的漢子前來,幾人得到了消息,怕這頭招攬夠了人手錯失了機會,這才一咬牙定了決心。

有時候還得逼一把才成。

人既已經來了,霍戍也未多言,領著人進去按照擬定的文書簽字畫押。

隨後同新來的幾個人說談了要操練的事情,正月裏活兒不多,幾個農戶都一口應了下來。

人手如今定下,接著便是拿貨的事情了。

“既要拿貨,那就得去大的布行,樣式種類多不說,存貨也多。”

桃榆同霍戍介紹道。

同州的大布行一般都有自己專門的養蠶人、種麻人和織娘以及布藝師傅。

也就是說從布匹原料的收取到制作成市面上的綢緞料子有一條完整的線路。

為此他們的貨量多,供應行商拿貨也是經營的一門大生意。

“十裏布行便是最好的選擇。”

不光是滿足是大布行給行商供貨的條件,要緊也是裏頭有熟人。

吳憐荷是十裏布行的織娘,雖未曾於之細說過在十裏布行如何,可他們頭次去尋吳憐荷時聽夥計說起,當是有些名望的。

即便是沒有什麽名望,但在布行裏做事,總也比他們這些全然的門外漢要強許多,總能有一二門路。

於是兩人帶了一點年節禮品,進城先去拜訪了吳憐荷。

“霍大哥和桃哥兒也不說提前捎個口信兒來,我也好提前買菜啊。”

正月裏吳憐荷休息的日子比平素多,見著乍然來登門的兩個人,又驚又喜。

本是走親訪友的時月,奈何她不便出去,年節裏也都少有竄門,大多數時候自在家裏,怪是冷清的。

家裏的父母兄弟都要走親,便是掛念她也不得長時間和頻繁過來,多是低著來吃頓飯當是團聚了一場。

雖是艱難了些,但吳憐荷也已經很知足了,她無媒無聘生子,對外名聲會何其難聽,父母兄弟不曾嫌她還能未帶怨氣的來看她已是難得。

不過即便如此,人總是愛熱鬧的。

這時候有人來家裏,她難免高興一場:

“阿盼要是曉得了霍大哥要來一準兒的高興,前些日子同我問了好幾回,待會兒我去把他叫回來。”

桃榆問道:“阿盼去哪兒了?”

吳憐荷笑說道:“一大早就抱著他霍叔給的弓箭出門會同窗去了,他也鮮少出門去耍樂,我想著大過年的讓他出去走走也好,不能是全然埋在書本裏頭。自打是霍哥教了他射箭,他是練的愈發好了,私塾裏的同窗都邀他一道比射呢。”

桃榆聞言笑了起來:“阿盼總是好學。”

“你們先坐著,我去尋他回來。”

霍戍道:“讓他在外頭吧,此番前來,是有事。”

吳憐荷頓住:“可是村裏出了什麽事兒?”

桃榆連忙將兩人前來的目的說了個明白。

“我們所識布行中最熟悉的也便只有吳三姐姐了,為此這般匆忙前來。”

吳憐荷有些意外,她姑且還停留在霍戍做屠子為營生上,簡而問了幾句,得知緣由不免發笑。

“兒時便聽聞喬屠戶性子直,秉性烈,都是些好面子的人,霍哥勿要放在心上。”

“他也還不是一個性子,哪兒會往心裏去。”

桃榆道:“只是日子過下去還得物色新營生,這朝便計劃做這行。”

吳憐荷應聲道:“且都是親近之人,我也便直言。”

“南邊綢緞若能到北域,定是能獲利。”

十裏布行裏固定拿貨的走商隊伍大大小小便有上十個,掌櫃坐的是踏實生意。

前來拿貨的行商都會問及所經行的路線,銷路為何處,一般都會盡量的避開走相同路線與目的地的走商。

若是路線和目的地撞了,那也會推薦不同的料子,以及不同時節所用的布匹。

總之幾乎是不會讓兩個商隊所走路線,所拿貨物完全相同。

“這些商隊有去西邊的,去東邊的,上北的也有,但目的地是北域府城的十裏布行尚且還沒有。北邊多戰火,百姓比他地兇蠻,風險比別地都要大,為此鮮少有商隊北上。”

即便是有,那也是幹了幾十年的大商隊。

“布匹的事情倒是好說,我在十裏布行多年,與今掌櫃有些交情,倒也能說上些話,要什麽貨還是好拿。”

“只是霍哥可要思慮清楚北上的風險。”

霍戍道:“北域我心裏有數,世間何處又是真太平,無需太憂心。”

吳憐荷見霍戍這麽說,也便沒有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