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第3/4頁)

雷克斯再看了下其他的定價,棋盤有三個等級,定價從9.9美元到29.9美元不等。

通過月票獲得的棋盤,前3個都是商店定價9.9美元的棋盤,最後的大獎是商店定價19.9美元的棋盤。

雷克斯已經心動了,他都打開了支付界面,想著再看一眼論壇裏其他玩家的回復。

“買,我都已經買了,和單純買棋盤相比,月票要劃算太多。”

“這樣一款遊戲作為收費遊戲發售,9.9美元的定價也太便宜了吧,反正我買了。如果大家都不買的話,以後Newman不做遊戲了怎麽辦?”

論壇裏不僅有這樣不理性的聲音,也會有理性的聲音存在,只是理性的聲音同樣是號召大家買:

“我仔細看了《雲頂之弈》月票積分升級的規則,按照它的規則,你每天玩一把就能夠解鎖全部獎勵。所以我打算買,9.9美元這麽多東西完全不虧。”

雷克斯看的已經心動了。

這樣的誘導付費貼有不少是官方人員裝作玩家發出來的,也有玩家自己發的。

總之整個論壇營造的氛圍就是,這麽好的遊戲,不為它花錢天理難容。

當天全美玩家同時在線人數超過9萬人,離10萬人只差一點。

這些玩家裏付費率高達20%,也就是說大概有2萬人付費,這還只是第一天。

“還好我們臨時采取了CDN技術,在主要的大城市都部署了服務器節點。

不然今天還真會被玩家們把服務器和寬帶資源擠爆。”約翰遜顯得心有余悸。

在開服前,周新反復和他們說保證網絡穩定性和流暢的重要性,讓他們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芝加哥等等,這些主要大城市都得部署服務器,然後做並聯。

通過冗余和負載均衡、緩存和內容分發網絡等技術來保證網絡不出問題。

“這才是開始,當口碑發酵之後,玩家們只會越來越多。而且歐羅巴地區的玩家同樣是問題。

這邊還需要繼續擴容。”周新說。

周新最關注的是《雲頂之弈》為NewPay能夠增加多少新用戶和支付次數。

他對遊戲本身獲得的成功並沒有那麽看重。

不過在做《雲頂之弈》的過程中,周新意識到,自己完全可以搶先一步把公有雲給弄出來。

公有雲、英偉達、拳頭遊戲、半導體產業,這幾個完全可以串成一條線。

簡單來說互聯網公司都需要用到硬件資源,他們需要有足夠的服務器資源來承載他們的互聯網服務,以便於提供給用戶調用。

和集成電路的發展類似,最早是公司自建機房,從服務器到存儲再到網絡全部由互聯網公司自己承擔這些費用。

用戶少的時候就用電腦先撐著,用戶多了就和風投聊,拉來投資就買服務器建機房。

再到後來就變成了服務器托管的模式,有專門的數據中心來幫忙做這件事,你直接去租服務器就好了,他們還會針對你的需要臨時幫忙擴充網絡帶寬。

互聯網的泡沫誕生大量互聯網公司的同時,也誕生了大量的服務器運營商,包括Equinix、Rackspace、Verizon、AT&T等,都提供類似的業務。

再後來就是公有雲,公有雲相當於你要什麽雲服務就給你什麽,以前你只能按照服務器型號購買服務器資源。

比如8核16G的服務器,你只能買這個型號的,哪怕你一開始只需要4核8G就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而有了公有雲服務之後,你想要幾核就幾核,想要多少G就多少G,完全個性化的服務,加上全包的服務,讓互聯網公司的創業成本大大降低。

全包的服務是指原本你采取服務器托管的方式,服務器運營商只幫你管硬件,系統層面的運維工作還是需要你來做。而到了公有雲服務之後,運維工作同樣包給公有雲廠商了。

你只需要部署服務就可以了。

公有雲業務並沒有那麽高大上,這同樣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概念。

在90年代,以前主要提供專用網絡的電信公司開始提供虛擬專用網絡服務。通過切換他們認為合適的流量以平衡服務器使用,電信公司借此來更有效地使用整體網絡帶寬。

而雲計算擴展了雲的邊界,以涵蓋所有服務器以及網絡基礎設施。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研發人員們探索了通過分布式為更多用戶提供大規模計算能力的方法他們嘗試用算法來優化基礎設施、平台和應用,確定CPU要執行的任務的優先級,並提高最終用戶的效率。

雲的概念被完整提出是在94年,原本在2002年亞馬遜就會推出彈性雲計算服務。

這樣的雲服務可以最小化前期的IT基礎設施成本。

相當於你一個人把其他公司的服務器都接管過來,你需要多少服務器就從我這裏買多少對應算力、帶寬和存儲空間的虛擬服務器資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