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舉牌蘋果(第3/3頁)

微軟最近的日子不好過,或者說他們過去十年的日子太好過了。

業務席卷全球,在家用操作系統領域沒有任何對手,原本唯一稱得上對手的蘋果奄奄一息。

靠著實質性壟斷業務,從全球攫取了超額利潤,市值一路飆升至六千億美元,這可是2000年的6000億美元。

而它過去的直接競爭對手,橫跨操作系統和個人PC的蘋果,即便在納斯達克泡沫下也只有區區百億美元的市值。

如此鮮明的對比,讓阿美利肯的老錢們一直想拆分微軟。微軟崛起的速度太快,他們壓根沒有享受到什麽紅利。

只有少數的華爾街投資機構享受到了微軟過去黃金十年的發展紅利。

所以在90年代的下半場裏,阿美利肯內部不斷有拆分微軟的聲音出現。

壟斷只是借口,爭取利益才是借口下的本質。

quora同樣如此,要不是周新老實納稅,沒有采取任何有風險的避稅手段,他肯定也逃不過被起訴的命運。

“微軟上訴案怎麽樣了?”周新問。

美聯儲加息結束只代表著宏觀經濟下對互聯網股票的利空已經結束了。

宏觀環境的利空的結束,不代表信心會很快重建。泡沫破滅到市場重新回到繁榮需要時間,需要有標志性的事件。

而在矽谷的投資人和創業者看來,微軟拆分案就是標志性的事件。

微軟的壟斷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如果微軟被拆分,那麽意味著其他互聯網公司即便在該領域實現了相對壟斷,也難逃被拆分的命運。

那麽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依然會維持在低位,更多的公司會采取和英特爾一樣的戰略,故意縱容競爭對手AMD存活。

比爾蓋茨低聲道:“很快就會有結果了,估計就下個月初,法院就會給出對托馬斯裁決的判決。”

“我們打算以托馬斯在案件仍然進行中,就與新聞媒體進行了不恰當的討論為由,推翻他的判決。

托馬斯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官行為準則,這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

他繼續說:“其實微軟有沒有壟斷,當然有,但是想拆分微軟這違背了自由競爭的原則。

這將嚴重打擊創新,也是對財產權的嚴重侵犯。

我們希望尋求較輕的反壟斷懲罰,比如罰款,或者是其他條款。”

周新在比爾蓋茨喝咖啡的間隙總結道:“總之微軟能夠接受拆分外的一切懲罰。”

比爾蓋茨搖頭:“沒有這麽絕對,只是拆分我們不能接受而已。

如果微軟拆分,這不僅僅影響到微軟的利益,同樣也會影響到其他消費者和互聯網企業們的利益。

有多個操作系統,大家的軟件也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進行適配。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基礎設施,這就好比鐵軌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州有著不同寬度的鐵軌。乘客們乘坐跨州火車的時候,需要不停地更換火車一樣。

這未免有些太不合理了。”

周新能理解比爾蓋茨的想法,但是這不是微軟強制性把ie瀏覽器和操作系統捆綁的原因。

聯邦起訴微軟的最關鍵證據是,微軟強制性捆綁ie瀏覽器,並且操作了其軟件編程接口,使其有利於IE而不是第三方瀏覽器。

英特爾的副總裁作為證人直接指控微軟副總裁,說要撲滅和扼殺競爭對手網景通信公司,微軟副總裁並聲稱要通過免費贈送ie瀏覽器來切斷網景的用戶來源。

甚至在後期提供證據的過程中,微軟提供的錄像帶都是偽造的,把一些片段給剪掉了,偽造出網景瀏覽器能夠被快速安裝到window操作系統裏。

實際上這個過程冗長而復雜。

微軟在整個被起訴的過程中騷操作太多,被抓住的把柄也太多。

也就是比爾蓋茨不斷出讓微軟股份,把利益分享給華爾街的投資機構們,這才讓微軟免於被拆分的命運。

要是周新是微軟的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即便他出讓股份給華爾街,微軟照樣會被拆分了。

周新見比爾蓋茨顯得格外的胸有成竹:“看來微軟已經搞定了一切。

聯邦法院很快會駁回托馬斯的判決。”

比爾蓋茨:“一切都還沒有確定,我只是出於對聯邦法院的信任。

我相信他們不會做出不合常理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