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2/3頁)

阿美利肯的中產階級塌陷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也就是說在霓虹和高麗工業化進程中,完成了中產塌陷和產業轉移。

隨著我們加入WTO之後,制造的商品充斥著全球市場,在阿美利肯的存在感越來越高,而我們又不像高麗那樣,願意被華爾街控制。

這也將導致後來華國被采取對付霓虹一樣的策略。

在當下沒有人能看到這些風險,或者說看到了也不會在意,連飯都吃不飽,沒有資格擔心這麽遙遠的問題。

“之前阿裏巴巴是非常被動的,我們就是一個搭建了一個中介市場,坐在裏面等著人上門,上門之後我們也不關心你是做什麽的,他又是做什麽的。

反正你們都在我這個中介市場裏擺攤,然後有客人來了,就自己逛,看對眼了就達成合作了。這種服務質量不高,效率也不高,說得更具體一些,對雙方起到的作用都不大。

而從今年開始,我們轉變策略,對於阿裏團隊的銷售,我的要求也變了,之前的要求是你們只需要把商家拉到阿裏巴巴來就可以,讓他們先使用阿裏巴巴。

現在我需要下面的銷售團隊了解你們手上的每一個客戶,知道這一個客戶的優勢在哪裏,然後能夠幫國外的客戶迅速找到國內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客戶。

我們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將上萬家中小企業推向世界。”

馬蕓還是保守了,華國加入WTO之後的十年裏,阿裏巴巴至少服務了百萬級的中小企業。

不過當前的阿裏巴巴和原本的阿裏巴巴又有所不同,馬蕓說的是阿裏當中間方的情況下,能夠促成一萬家企業出海。

“我相信阿裏能夠做到,我一直覺得阿裏是一家很有潛力的企業,做的事情也很有意思。

華國很少有像阿裏巴巴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企業願景、盈利模式、戰略規劃都特別清晰的企業。我在99年年底,那時候阿裏剛剛成立的時候就知道阿裏。

當時也是互聯網大會,我想投資一些互聯網企業,然後讓大家發郵件給我介紹你們的企業。那時候阿裏是少有找到盈利方式,我記得那時候是通過向供應商和采購商收會員費的方式,讓我印象很深。

Pony,你呢?”

和馬蕓相比,馬畫藤的話要少得多:“我認為華國加入WTO對互聯網企業們來說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的邏輯是,華國加入WTO之後經濟會發展得更快,經濟發展更快民眾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買得起電腦,華國互聯網企業們能夠擁有更多的用戶。

這批新誕生的互聯網用戶,也會產生新的需求,在未來也會誕生出華國自己的互聯網模式。”

對於華國加入WTO,周新反而沒有什麽想說的。

因為好處各種專家學者都做過足夠多的分析,幾乎在所有的輿論場上都能看到加入WTO是多麽好的一件事。

周新不想講老生常談的話題,他希望講講加入WTO如果沒有做好利益分配,上層建築嚴重依賴於泡沫。

歷史總是不斷地重復,在90年代的時候申海和瓊島的地產泡沫和惡性通貨膨脹泛濫,導致銀行技術性破產。

類似的問題在未來還會再次爆發。

在加入WTO之後經濟騰飛的二十年時間裏,問題可以通過高速發展來緩和,但當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之前又沒有做好分配,再疊加海量泡沫,經濟問題會循環往復。當然華國太大了,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未來將是結構性嚴重分化的區域經濟現象。

周新問:“我知道兩位都在矽谷呆了有一段時間,你們認為中關村的互聯網企業和阿美利肯的互聯網企業有什麽不同?”

馬蕓:“一直外界都有說法,說我們是在矽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矽谷有什麽商業模式,我們就照著做什麽商業模式。

我經常在紙質媒體上看到類似的說法。和矽谷相比,華國的互聯網行業起步更晚,處於更早期的階段。

當然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今年,我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呆在阿美利肯,我經常去矽谷,找矽谷的創業者們聊。”

這就是英語好的好處,和馬蕓相比,馬畫藤在矽谷的時候就是公司-公寓兩點一線。馬蕓則到處溜達到處找人聊天。以至於能在矽谷本地的論壇上看到零星討論他的帖子。

“我發現先發優勢是原因之一。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金融優勢。矽谷的創業成本和創業難度要比中關村低太多了。他們任何一個好的想法都能迅速獲得投資,然後無論是尋找辦公場地還是尋找合適的工程師,都要比在中關村容易的多。

我這裏倒不是說,華國的互聯網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投資人總是會問一句在阿美利肯有沒有對標產品。這是阻礙華國互聯網企業創新的因素,但是不那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