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3/3頁)

更重要的還是在於金融對科技創業的支撐,矽谷創業找資金的難度要遠低於華國,同時創業者不用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金融機構對風險的容忍度也很高。這種優勢才是保證矽谷過去數十年來在科技上的領先地位。

周新屬於例外,不需要投資就能夠發展起來,這是極少數的個例。”

Pony馬說:“和矽谷相比,華國的工程師要更加勤奮努力,更具有奮鬥精神。你要想在矽谷找到一個願意加班的工程師非常難。騰訊過去一年在一個高速發展期,我們很難保證五天八小時的工作機制。

我們需要員工大量的加班,對客戶需求和問題的實時反饋,這些都是矽谷的工程師很難做到的。

這也導致我們不得不把開發團隊放在華國本地。海外只有實施團隊。而且華國的工程師在技術上並不比矽谷的工程師差,工資水平還要更低。因為我們的開發團隊放在華國,華國的消費不管是從哪個方面出發,都遠無法和阿美利肯媲美。而矽谷又是整個阿美利肯消費最高的區域之一。

華國的互聯網企業出海,會有一定成本上的優勢。

當然矽谷也有矽谷的優勢,矽谷的優勢在於產業集群效應,他們的互聯網企業都聚集在灣區一帶,不管是要合作還是尋找對標企業都非常方便。然後就是剛剛馬蕓提到的金融優勢。

金融優勢確實很明顯,騰訊靠著企業qq進入阿美利肯之後,阿美利肯有人做類似企業qq的業務,他們在沒有用戶、沒有產品模型,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就能夠拉來投資。

矽谷的投資機構們,只要看你創始人團隊的履歷不錯,就會給你投資。

他們會主動去尋找你這家企業的閃光點,為自己的投資行為尋找一種合理性。這還是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之後,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前的巔峰時期,簡直不敢想這些投資機構會有多麽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