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結果

漢芯事件的結局要比原時空好得多,不僅陳進一個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牽扯到這件事裏的院士和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都被追究了相應責任。

尤其是深度參與其中被陳進留下錄音的院士們,從學術身份到行政身份被剝了個一幹二凈。

這次事件過後,讓大多數網友拍手叫好。

“還是得周新才能做到這個程度,過去那些學術腐敗現象,最終他們受到的處罰和獲得的利益完全不成正比。

在這麽輕的懲罰下,但凡是會算數學期望的學者們,都會面臨學術造假的誘惑。”

“最終還是得靠周新緊急進京和上面達成一致,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讓有些人因此嫉恨周新。”

“肯定會啊,之前學術不端大多只是被警告,現在要連帶被追究法律責任,這次連院士們都開了這個頭,更別說其他的普通大學教授了。

本來刑不上教授,現在院士和普通人同罪,把他們的特權給扒了,周新不被嫉恨才怪呢。”

“是的,更別提學術道德委員會獲得了更多的權力,能夠跨過學校直接給予學術不端行為的當事人處分,更別說針對學術不端,專門設置了舉報郵箱,由周新成立的公益機構和學術道德委員會共同監管。

學術道德委員會可能會有問題,但是周新肯定不會放任這種行為。”

在燕京和大佬聊過之後,學術道德委員會有了具體的處罰權,同時設置的舉報郵箱權限同時掌握在學術道德委員會和學術監督委員會手裏。

後者是由周新出資成立的機構,只有檢驗和監督的權力,也就是對舉報結果進行驗證。

周新一來先把老羅和方舟給找來,這兩人都屬於喜歡鬧騰的,在還沒魔怔之前,方舟是攪屎的一把好手,正好他們也喜歡在媒體面前露臉。

方舟被邀請加入學術監督委員會是因為他名氣夠大,在漢芯事件中進一步把自己學術打假的名頭給打響了,被邀請很正常。

老羅則是自己嗅到了機會,一邊在新東方任教,一邊來新成立的學術監督委員會應聘。

因為是周新成立的機構,而且是擁有實權的機構,一定會被無數人給盯上,一旦出現問題,絕對是眾矢之的。

所以周新親自負責每個人的入職篩選,他看到老羅簡歷後,意識到這也是一把好刀,到時候不一定是老羅和自如電視辯論,變成老羅和學者辯論了。

周新對這個結果已經比較滿意了,能夠拿到舉報郵箱,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對所有的舉報結果進行驗證,以他動不動就掀桌子的態度來看,學術造假不能說完全沒有,絕對會比原時空好太多。

有的時候掀桌子需要有態度,但是更需要有實力。像饒毅各種實名舉報,舉報這個舉報那個,結果舉報大牛一點事都沒有。

屬於是有態度沒有實力,你說的話別人不會認真聽。而周新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對學術造假的實力和態度。院士都拉下馬了不止一個。

誰又敢忽視周新的威脅呢?

“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麽要給周新這麽大的權力,給了他這個權力,他可以對整個華國學術界造成威懾。”

“權力得看在誰手裏,在周新手裏才有這麽大的威懾,因為他的名聲和財富證明了他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是其他組織或者機構所無法比擬的。

換做別人,誰能讓摩托羅拉幫他站台?如果不是摩托羅拉幫周新站台,陳進還有狡辯和回旋的余地。”

“是的,過去我們也把權力交給過民間組織,但是結果都不太好,這次給周新的權力更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這樣幹未必會有好的結果。

無論是對周新來說還是對學術界來說,都未必是好事。

一些學者私下也好,這段時間公開的會議也好,他們一致認為給周新監督權未必是好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新代表的是民粹,民粹主義對科學體系有巨大的破壞力,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破壞力的存在。

周新能夠調動的社會資源越多,也就意味著權力在他手裏能造成的破壞力越大。”

他聽自己的兒子說完心想他還是太嫩了,和學術界這幫人打交道太多,思考問題過於看重形式正確而忽略現實。

“如果我不給周新這個權力,他能不能監督國內的學術不端行為?

他自己能不能公布郵箱,公布郵箱之後能不能自己去調查,他找人專門去調查這件事,然後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我能拿他怎麽樣嗎?我能禁止他這麽做嗎?

我能管控國內的輿論,讓國內的雜志和媒體不報道,我能阻止周新在獅城開新聞發布會嗎?

經過漢芯一事之後,周新已經建立起了在學術監督領域的名望,不管我給不給他這個權力,他都事實上享有這個權力,與其不在我監督範圍內,不如我推一把,給他名義上的權力,讓他擁有正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