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結果(第3/3頁)

方舟則專門負責寫文章,另外來自各個專業的團隊負責解讀。

因為類似的學術舉報,專業性過強,需要轉述成普通人能聽懂的語言還是有難度的。

在狐疑上,他們推出的學術揭秘節目有一大批固定受眾,每一期推出的時候都會有人提問,搞的和馬逆的睡前消息一樣了,每一期都有知乎er討論。

周新說:“方舟和羅永皓確實是人才,他們很擅長煽動觀眾們的情緒,是做這種事的一把好手。”

曹永羅問:“其實你完全可以發揮學術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把懷疑對象相關證據收集起來交給學術道德委員會,讓他們去處理。

反而你沒有用這個監督權,而是把舉報材料裏的內容拿來做節目。”

周新解釋:“我移交給學術道德委員會,意味著我有責任對舉報內容的真實性進行核驗,萬一我核驗出問題了怎麽辦?

我並不了解所有學科,出一次問題就會被人抓住把柄大肆宣傳,看我不爽的人可不在少數?

我單純做科普類節目,讓廣大群眾看清部分專家的嘴臉,對於特別惡劣的事件,讓輿論去倒逼他們自己徹查,我一沒有責任,二也起到了我應盡的義務。

這樣才是萬全之策。”

周新相當謹慎,過去在華盛頓工作的經歷幫助他養成了謹慎的習慣,一旦不謹慎就會被華盛頓抓住把柄,就會在聽證會上被問得啞口無言。

他需要在規則內應對,但是聽證會上那幫阿美利肯的裁判們可不用,他們可以拿各種私下違規獲得的證據擺在台面上質疑他。

周新在華盛頓為中興奔走的日子裏,養成了事事謹慎的習慣。更別提後來成立高麗企業,去獲得三星的技術轉讓,這更加需要謹慎了。

曹永羅在電話那頭說:“也難怪你能在阿美利肯和華國都混得風生水起,換做我是你,我肯定做不到這麽謹慎。

下周你回來不?”

周新問:“回來幹嘛?”

曹永羅說:“當然是參加小米的新聞發布會,這可是小米的第一款產品,你不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