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公有雲

趙為民以及申海更上面會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

新芯科技加入申海之前,華國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大家可能還會有疑問,因為以鵬城、羊城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也有大量半導體相關產業。

燕京市同樣對半導體產業虎視眈眈,更別提像江城、蜀都區域性中心城市了,大家都很清楚半導體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它直接營收可能只有百億規模,但是帶動效應是可以乘十甚至更多的。

後世智能手機本身的年營收即便是在巔峰時期營收規模也沒有突破三千億美元的大關。單純從硬件上進行統計,上下遊帶動的產業鏈也超過了萬億規模。

更別說把移動互聯網爆發後的軟件算上,供應鏈不是簡單的單點效應,它就像滴在水面上的雨滴會泛起層層波瀾,而智能手機堪稱傾盆大雨了。

在半導體上,申海希望張江科技園區能超過彎彎的新竹科技園區,追趕矽谷的地位。

申海對產業的野望不只是半導體,他們從小米看到了在消費電子領域成為華國這一產業中心的希望。

消費電子能帶動的上下遊產業鏈就更多了。之前申海在這方面是很薄弱的,申海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消費電子品牌,遠遠比不過燕京。

聯想、曙光、紫光這些都在燕京,燕京行政資源上的優勢在消費電子行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現在則不同了,有小米之後,小米迅速席卷全國,成為繞不開的消費電子品牌。

從最開始的個人電腦到後續的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從利潤上看,和其他國產企業相比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但是全國產的口碑讓它在各地都有著大批的擁躉,小米線下門店沒有普及到的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們甚至專門跑到所在城市周邊最近的二線城市去提貨。

這種支持力度也讓小米半年營收就超過了三十億rmb,小米電腦的銷量破了一百萬台。

華國2002年台式機出貨量在950萬台左右,聯想在這一市場的市場份額是29%,銷量大概在280萬台,小米半年的銷量已經很接近聯想了。

小米吃掉的市場份額絕大多數來自聯想,當一個品牌火箭式崛起的時候,該行業原本的老大一定是丟掉最多市場份額的一方。

申海方面為了支持小米,整個行政系統包括申海管轄的國企換電腦都從聯想變成了小米。

胡正明聽完之後說:“我們一直也能感受到申海方面的支持,無論是對新芯還是小米,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我們從管理層到員工都能感受到。

包括新芯和華虹、華晶這些申海地方國企的合作都非常愉快,我們不排斥和申海方面加強合作,小米後續我們也確實有對外融資計劃。

只是具體融資的規模和份額,目前還只是一個非常初步的計劃,後續正式推進的過程中,申海科投肯定是我們的優先選擇。”

和新芯不同,小米完全是胡正明一手打造的企業,周新最多只是給了一個名字。

因此在創辦小米的時候,胡正明就和周新說好了,對小米唯一的要求就是小米的上下遊供應鏈需要盡可能選擇華國企業。

除此之外,周新不會幹預小米的經營,胡正明想對外融資也好,想主導上市也好,都由他自行決定。

因為小米價值有限,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價值的巔峰期就是上市的那一刻,能在大A上市還好,畢竟和大A的臭魚爛蝦比起來小米還是很好的標的。

一旦放在納斯達克或者香江上市的話,小米的估值能被壓到個位數PE的程度。

胡正明倒是想的很清楚,他打算先給小米引入幾家外部投資機構,因為想搞智能手機研發的話,會抽幹小米的所有流動性。

失去流動性對一家企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後世矽谷銀行破產,從賬面資金出發遠遠到不了破產的地步,但是就是因為沒有流動資金加上面臨擠兌導致破產。

申海找上門來沒有出乎胡正明的意料,本來他是打算找燕京的資本合作,不知道從哪裏傳出了風聲,被申海方面知道了,所以趙為民才親自出馬。

和魅族比起來,小米屬於是資本求著上門要投了,小米和聯想一樣也沒有什麽技術,背靠周新這座大山就是最好的背景了。

趙為民聽完後點頭:“申海科投會是小米最好的合作夥伴。

之前我在科投的時候,我們一直都在投資上很有野心和進取精神。之前交大慧谷還沒有成立的時候,我們就投資了交大慧谷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包括863計劃中的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其中申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完全是科投一手主導這一項目的市場化運作的。

我們讓科研人員參股,然後讓科研人員以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申海在資本運作上向來有著極大的優勢,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有充分的勇氣,有強烈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