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獨立自主(第2/3頁)

最開始聯發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團隊的人很緊張,大家很有激情在研發新的集成芯片,形成差異化優勢。

發現聯發科無法造成威脅後,這種動力又消失了。

這讓整個團隊都沒有動力,喊他們幹活會幹,但是積極性明顯沒有之前那麽高。”

胡正明倒是很能看得開:“研發這份工作需要的不是激情,不是積極性,而是熱愛和堅持。

一時的熱情和積極性也許能獲得暫時的成功,長遠來看這樣是竭澤而漁。怎麽樣我來華國這麽久,有沒有覺得我的漢語有了質的變化。”

漢語的提高在胡正明看來是意外之喜,能打造新芯科技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的驚喜。

關建英會來新芯科技,是因為他先是在老東家幹的不愉快,然後和朋友合夥創業,創業眼看著要拿到大筆投資走上人生巔峰結果被掃地出門。

對於關建英的年紀和履歷來說想找到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到合適的工作沒那麽容易,來張江開荒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周新待遇和信任都給到位了。

胡正明會來,則純純是被周新蠱惑的,來了之後情況比他預想中最好的情況還要好上一些。

新芯科技放在全球範圍內來看,顯然不屬於半導體巨頭,但是新芯科技的戰略規劃、頂層設計以及業務範圍是完全對標巨頭,一旦成功,將成為半導體領域最頂級的那類巨頭。

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大幕徐徐拉開,新芯科技已經占據了不小的優勢,胡正明現在很樂觀,每次時代浪潮都會有半導體企業隨之崛起,這一次完全有可能是新芯科技。

台積電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崛起的半導體巨頭,此前它充其量是一家小有名氣的芯片代工企業。

胡正明繼續說:“我有不少學生在德州儀器、AMD、英特爾工作,這些巨頭能基業長青,下面的員工大多都很平和,能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好,堅持個十年到二十年,基本上都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你的心態也要平和,半導體是長線生意,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不用擔心。”

胡正明看得很開,他不太指望能短時間實現什麽突破,什麽拳打英特爾、腳踢IBM,胡正明並不認為新芯科技能做到。

在他看來,只需要抓住一次時代浪潮,新芯科技就能成為類似英特爾的企業,如果能抓住兩次,那將是IBM。

現在來看,移動互聯網是這樣的機會,他們也在其中占據了先發優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雪球不斷的滾下去。

胡正明同樣不喜歡逼迫下面的員工一定要怎麽樣,也不會見不得技術人員分到太多公司發展的紅利。

有的老板看到下面的員工工資高了就會想方設法把工資降低,比如工廠零部件單個薪水是6元,有工人一個月通過增加工作時間壓低休息時間加工了三千個,拿到了一萬八的月薪。

有的老板就會把單價降低,來控制員工工資。

胡正明有新芯科技的股份,說是老板也不為過,他不會這樣想,更不會這樣做。

新芯科技的待遇在整個申海都算高的,屬於是頂級外企,即便是晶圓廠的一線工人也很容易拿到八千元的月薪。

為此華虹方面派來的管理人員就提出,是不是可以適當降低員工工資,保持一個相對高的水平就可以了,不用這麽高。

胡正明的理由是:“對於芯片代工行業來說,工程師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不能把一線員工看做是一種可消耗可替代的零部件,他們是公司重要的資產。

我們的待遇也不是完全無腦給的,而是和公司效益掛鉤,我們現在能開這麽高的工資,是因為新芯科技效益夠好,企業能賺到錢的時候不給員工分享,那我們如何保證企業沒落的時候員工能陪企業走到最後呢?

而且八千的平均工資並不高,新芯在獅城的晶圓廠,一線工程師的薪水能到一萬五。”

而華虹的代表反駁道:“胡總,我理解您的想法,我們可以對系數進行調整,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其實老實說,人都是趨利的,即便您現在給他們這麽好的待遇,當未來有人開出更好待遇的時候,或者是企業效益不好的時候,他們的工資水平下降之後,該留不住還是留不住。

反而對企業來說,我們適當削減這部分的開支作為現金流,未來在效益不好的時候還能作為員工工資的補充部分。”

胡正明從關建英的話裏想到了華虹的那位代表,他們的底層邏輯存在共性的地方:那就是對於員工來說,沒必要給他們太好的待遇,太好的待遇弊大於利。

胡正明並不這麽看:“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走,但是我認為至少比例會更低,如果我們朝令夕改的話,員工們怎麽會相信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