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試探底線(第2/3頁)

後世華國被卡主要是光刻機,所以光刻機的知名度比較高,實際上華國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幾乎是全線落後,半導體制造也遠不止光刻機這一種設備。

半導體制造設備大致分七類:擴散爐,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拋光機和清洗機。

這些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國外生產廠商們不會把生產放在華國,他們的生產都是在本國,華國的分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售後服務之類的工作。

因此周新想做的事情是開這個頭,讓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把這部分生產放到華國。

“教授,我知道這同樣有難度,但是我認為這件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應用材料自己原本涉及到的領域,像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他們肯定不願意,因為涉及到的面太多。

收購日本國際電氣則不同,應用材料收購日本國際電氣最看重的是經濟效益,要讓他們的財務報表好看,鞏固自己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地位。

因此他們把生產線搬到華國毫無心理負擔,而且搬起來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降低成本,擴大華國市場就是最好的理由。”

胡正明聽完後眼前一亮,因為周新說的確實有可能。

周新說:“而且有了開頭,後續很有可能日本國際電氣的生產條線全部搬到華國,其他半導體制造商,也會陸續在華國設生產基地,這樣的話,華國的一些半導體材料廠商會有更大的市場。

整個上下遊將更加繁榮。”

胡正明聽完後,頻頻點頭:“從邏輯上來說沒有問題,根據我的消息,應用材料也確實一直有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的想法。

但是這輪收購新芯不能出手,我們是民間資本,沒有任何理由,讓華國方面出手。

無論是華虹還是華晶都可以,讓他們去和應用材料談,把生產線轉移一部分到華國,這個要求他們提合情合理,我們提不合適。

之前收購Cymer只是純粹的商業收購,沒有任何要幹涉Cymer經營的協議,商務部都不同意,如果我們再去提這種要求,是非常危險的事。

反而華國的國企去提,只是搬部分生產線的話,更加合理,從招商引資的角度出發,從豐富張江產業生態的角度出發,都合情合理。

我們不能做申海甚至是華國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可以提醒華國要怎麽做合適,但是不應該是我們代替他做。

就像之前你把陳進公開處刑,老實說對陳進的這種做法很解氣,年輕人意氣風發,銳氣十足,我很羨慕你。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這種行為其實是不合適的,你去獲得了你不應該有的權限,不過在華國做了也就做了,他們有求於你,不會拿你怎麽樣。

在阿美利肯則不同,別露破綻,這件事新芯去做就是破綻,現在也許不會怎麽樣,未來可能要命。

讓華虹去,甚至讓申海的科投公司去更好,把它包裝成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

至於怎麽包裝我有辦法。”

周新聽完後感慨姜還是老的辣,在這方面自己的敏銳度確實不如胡正明。

當戰略定下來之後,只需要執行,對華國來說這件事有百利而無一害。

周新想趁著自己還在矽谷的時候,進一步試探底線到底在哪裏,我收購Cymer不行,那我和應用材料合資收購日本國際電氣行不行。

胡正明給出更好解決方案後,周新提出新的問題:“教授,你認為新芯目前的瓶頸在哪裏?

我們很久沒有在一起聊過新芯的戰略規劃,可能因為這兩年靠著技術壟斷走的太順,我又隔的太遠,我們難得有機會面對面交流一下觀點和看法。”

胡正明說:“最大的瓶頸還是在先進技術上受限制,在很多領域瓦森納協定的限制太嚴重了。

新芯(淡馬錫)今年3月投產,90nm制程的兩條最先進制程生產線。如果華國可以引進90nm生產線,我們至少早啟動半年時間,時間就是金錢。

芯片生產、半導體設備、芯片原材料,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天然屏障。

這是最大的瓶頸,另外像是什麽太順利導致內部人員沒有鬥志、大家待遇太好導致沒有激情、沒有危機感,老實說這都是臆想出來的理由。

我知道可能你回華國,華國那邊有大量類似意見,認為我們的待遇太好,員工都沒有鬥志,缺乏奮鬥精神。

半導體領域永遠是長跑,經驗比什麽都重要,在一家公司幹了20年的工程師都是寶貴的財富,激情、鬥志、奮鬥精神這些玩意對於新芯來說不重要,我們已經到了一個上限,這個上限不是靠這些主觀的東西能打破的。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瓦森納協定構建的技術壁壘不是靠人力能打破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利用現有技術實現更好的良品率,設計出性能更好的芯片,提升利潤和效率,這些只需要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