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試探底線(第3/3頁)

如何實現這種堅持,需要讓員工把家庭先照顧好,他們才能堅持下來。”

作為跑過華國大量地方,後來在華國創辦新芯又大量調研了同行業企業,胡正明很了解華國的勞動環境,他擔心周新也有類似的想法:不能讓員工過的太舒服。

這種想法一旦開始實踐,那將會讓新芯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新芯在華國是不折不扣的龍頭,因此新芯的員工被很多國內國外企業盯上,而一旦新芯降低待遇,很容易被挖人,然後重新培養人才,這會嚴重影響到穩定性和公司發展,半導體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不同,沒有什麽35歲壁壘,誰來都能幹。

同樣的設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良品率就是更高,同樣的研發,經驗豐富的研發人員就是能靠經驗避開很多雷。

周新聽完後點頭:“教授,這你放心,我們之前說過的,我不會幹涉新芯科技的具體經營,我只會在戰略上給想法。

而且你作為新芯的管理者,你判斷新芯的薪酬體系足夠健康,那我就認為沒有問題。

在我們的承受範圍內,也能給股東創造足夠的利益,他們有什麽不滿意,你該拒絕就拒絕。

我知道華虹提過很多次,希望降低員工待遇,減少研發投入,提高分紅比例,你覺得不行可以直接一些駁回,甚至都不用和他們解釋。

控制權在我們手裏,他們只有分紅和監督的權力。”

華虹也挺奇葩的,靠政策吃了大量國家紅利,拿了大量財政撥款,發展不如新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想著靠NEC。

結果NEC自身難保,他們榜上了新芯還不滿足,想獲得更多。

後世華虹在大A上市募集到了220億現金,把這些現金拿去理財一點也不奇怪。

胡正明說:“我明白,和華虹解釋是不想和申海鬧的太僵,畢竟華虹是申海的親兒子。

但是他們現在日子也不好過,中芯發展比華虹更快,感覺親兒子快變成中芯了。

對了,華虹現在想把他們所有的生產條線都扔給我們代管。

之前我們只管了華虹最先進的兩條生產線,現在他們其他生產線也想以資產的方式打包給我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