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余額寶的推出(第2/3頁)

但是周新不在乎,他手握幾百億美元,又有戰無不勝的戰績,他看好一個方向甚至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錢,只要他說我看好這個方向,大家給我打錢,從高盛到淡馬錫,有兩只手數不完的頂級投資機構會給他打錢。什麽PPT、盈利模式都不需要,甚至連方向都不需要,只要周新說我要投資。

國內的企業和新芯在研發上根本比不了,周新不在乎錢,錢對他來說只是數字,人生如果是遊戲的話,金錢對他來說沒有意義了,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把錢投進研發裏。

加上周新在產品上有著遠超一般人的嗅覺和直覺,這讓新芯的模式幾乎不可能能復制。要想復制新芯模式,需要滿足兩點,企業所有人不在乎盈利,企業經營者有足夠的眼光。

國內大部分企業打著科技型企業的名頭,實際上還是資源型企業,靠的是人力成本,研發投入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如從國外企業手裏買技術來的好用,復制別人已經走成功的路永遠是最快的捷徑。

國內企業的創始人,他們最擅長的是營銷、資源整合、壓迫員工等等,他們的技能點往這些方面點了,從資源驅動型企業往研發創新驅動型企業去轉,幾乎不可能。

盡管進入到千禧年之後,從國家層面對於商業已經從強調政治的時代向強調知識的時代在進行轉向,但是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學新芯的模式還需要時間……”

狐疑上的回答更多是浮在表面,媒體能聯系到更多資源,甚至能去新芯集團實際考察,媒體們的角度則更加刁鉆,不僅是研發上的投入其他華國企業很難學,內部高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福利待遇保障這些也學不來。

當其他企業還在研究信息化是什麽的時候,新芯已經是高度信息化的企業了,領先的實在太多了。

……

周新回國之後,無論是燕京的媒體還是申海本地的媒體都想找他采訪,他全部都回絕了,因為沒有意義,他已經夠出名了,不需要更出名。

對周新來說,與其參加訪談類節目,不如搞個個人博客,在個人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想法,這樣想說什麽不想說什麽完全由自己來掌控。

不過現在周新完全不想去想這些,他只想搞事,回到國內之後之前不敢做的事情,現在可以做了。

進入到2004年之後,隨著二維碼專利的開放,其他電子支付軟件也在紛紛趕上,為了爭奪NewPay的市場份額都不遺余力,更別說有不少新的電子支付渠道冒出來。

當然由於NewPay過去的壟斷地位過於明顯,NewPay在市場份額上依然遙遙領先,最先被蠶食的市場份額反而是X.com。

現在市面上陷入怪圈,其他電子支付軟件搞活動,NewPay的市場份額反而很穩定,沒有掉多少,但是X.com的市場份額就掉的厲害,是NewPay的好幾倍。

但是周新還是想搞事,之前在阿美利肯的時候不敢把余額寶這一大殺器拿出來,現在他不怕了,先搞余額寶,然後在把P2P的概念借別人的口說出來。

提前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把08年的金融危機時間往後推,把余額寶、P2P拿出來,把泡沫吹大,這套組合拳下來,到時候危機爆的時候會比原時空嚴重得多。

還有隱藏的一招就是等到2008的時候,比特幣的概念被提出之後大肆宣傳,表達對這玩意的看好,把虛擬貨幣再加上,泡沫就徹底齊活了。

當然周新不會去吹虛擬幣或者炒作虛擬幣,他會去宣傳區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和華國聯手推出數字rmb,借助數字rmb推出貨幣橋項目繞開Swift的限制。

一切的一切要先從推出余額寶開始。

“彼得,我認為現在是個不錯的時機,NewPay的全球用戶數已經接近1億了,我們可以推出一些金融類產品給客戶選擇。”

利用流量為金融產品帶貨,這套玩法不需要周新提,之前彼得·蒂爾就和周新提過,他想把華爾街的一些基金、理財產品放上去,相當於NewPay從管理費裏抽成,作為一個中間方。

但是被周新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他們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判斷理財產品的好壞,一旦出現虧損,用戶可能把矛頭指向他們,會為NewPay的推廣帶來危機。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NewPay的地位足夠牢固,加上周新打算推出的是風險極低的貨幣基金。

周新在電話裏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說了之後,彼得·蒂爾聽得已經興奮起來了,他意識到這又是經典的Newman式創意,以最小的代價撬動最大的利益:

“老板,雖然我說過無數次,但是我還是覺得你是天才。

之前我們想的是把一些基金、信托、期權之類的產品放到NewPay上面進行銷售,NewPay相當於是一個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