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狡猾的麥道夫

周新一直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大殺器,但是如果僅僅只是通過互聯網渠道直接面向用戶銷售金融產品的話,其實是沒有太多危害。

互聯網金融的危害在於它發展之後的產物,像螞蟻搞的花唄,106億的實繳資本撬動了超過2500億的貸款發放金額,又或者是互聯網金融衍生出來的P2P業務,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成為割韭菜神器。

而且互聯網巨頭們發現流量結合金融業務來錢又容易又快,都把精力放在這上面,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都會弱化。

即便是360這樣三線互聯網公司,借助流量推出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只花了短短三年時間,營收和利潤均大幅度超過母公司。隨便一個叫得上名字的互聯網公司都開始涉足金融業務。

一線的騰訊阿裏字節,二線的新浪京東拼多多,三線的攜程滴滴360等等,都推出了面向大眾的金融服務,說白了就是借貸。

現在是2004年,不是2024年,大家看不到互聯網金融的危害,余額寶的推出,讓機構和公司都瘋狂了,認為這是堪稱偉大的創新。

線上渠道發售金融產品不是新鮮事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2年3季度發行的季刊顯示,在2001年的時候,阿美利肯有44%的銀行支持線上交易,推出了全國性的銀行交易網站,在那個時候他們就把電子渠道和傳統銀行的金融產品結合起來了。

在西班牙和瑞士兩地,習慣電子銀行業務的客戶就更多了,超過75%的銀行都提供電子銀行辦理業務。

甚至在千禧年初就有虛擬銀行出現,這些虛擬銀行沒有任何線下的網點,只通過互聯網辦理業務,阿美利肯一共有30家類似的虛擬銀行。

但是他們的規模都很有限,最大的虛擬銀行服務用戶數也不過幾十萬,絕大多數用戶使用電子銀行網站只是進行余額查詢、轉賬操作,通過電子銀行購買金融產品的用戶少之又少,所以在余額寶推出之前,金融機構們的傳統思維認為金融業務離不開線下,線上只能作為補充。

過去《銀行家》雜志關於電子銀行的論述更多集中在交易成本上:

“電子銀行在過去以自動取款機和電話交易的形式存在了一段時間,但是在進入到千禧年之後,互聯網改變了它,互聯網是銀行服務的新渠道,客戶和銀行都從中受益,無論客戶身在何處,都可以便捷快速的享受到銀行服務。

除此之外,銀行利用互聯網也可以更高效的提供服務,並且大大降低成本。傳統實體銀行網點在服務客戶的時候,單筆交易的成本大概在1美元左右,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通過電話進行的交易成本約為單筆交易0.6美元,到了互聯網時代後,在線交易的成本僅為0.02美元。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銀行雖然提供了繁多的服務,提供包括定期存款、投資類產品、自動化投資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但是其中活期存取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

傳統銀行網點依然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復雜業務在當下來看,依然不那麽符合用戶的需求……”

這是《銀行家》在2001年的時候發表的一篇文章,余額寶發售後的一個月,《銀行家》關於電子銀行的論述則完全改變了:

“……過去我們認為盡管銀行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在線業務辦理,但是除了存取款外的業務辦理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這是因為用戶對互聯網辦理業務接受度不夠高的緣故,這種看法在近期被NewPay推出的余額寶打破了。

10月推出的余額寶業務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獲得了超過兩千萬的用戶,比全球所有虛擬銀行的用戶加起來還要更多,更重要的在於,它僅僅花了一個月時間,並且用戶通過NewPay並不是簡單的把錢存在虛擬賬戶裏,而是購買了投資類產品。

這值得所有金融從業者深思,NewPay為什麽能夠獲得用戶的信任,能夠獲得如此多用戶。根據我們上周做的問卷調查顯示,調查的500個購買了余額寶的用戶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此前從來沒有購買過任何一款金融類產品。是什麽讓這些用戶對NewPay的信任程度如此之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認為:因為NewPay有著大量用戶,它背後的控制人是Newman,作為世界首富的Newman不至於騙我們。

也有的人認為:把錢存在虛擬賬戶也是存,不如把它放在余額寶裏,每天的收益都清晰可見。另外還有人觀點是:因為做生意涉及到現金流的高周轉,把錢放在余額寶裏既能享受到一定的收益,同時也非常靈活,通過手機可以完成一切操作的NewPay比任何一家銀行辦理業務都要更靈活。

NewPay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們在推出余額寶後推出了時長為一年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在4.1%,根據我們的了解,這款產品底層邏輯是富國銀行的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而如果用戶直接選擇富國銀行進行一年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是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