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2/3頁)

也就是說明面上NewPay就能從這款產品的發售中賺取20個BP的收益,如果算上富國銀行的銷售成本,NewPay的收益還將更高。同樣短短一周時間,通過NewPay進行定期存款業務的金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具體客戶數NewPay沒有對外公布。為什麽用戶寧願選擇利率更低的NewPay也不選擇傳統銀行,這中間的理由值得所有銀行深思。

當傳統銀行業對於互聯網業務的理解還停留在建立網站的時候,已然是龐然大物的NewPay已經通過余額寶向銀行業宣告它的到來了……”

對於彼得·蒂爾來說,定期存款只是一個開始,NewPay有一系列的組合拳在後面等著推出。

盯上NewPay的不僅僅是金融機構和媒體,大量投資人同樣盯上了NewPay,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麥道夫,伯納德·麥道夫,他設計的龐氏騙局在08年的時候使投資者損失了差不多650億美元,堪稱天文數字。

中招的不乏知名金融機構,像瑞士銀行、奧地利銀行、匯豐銀行、野村控股等等。

在2004年的時候,連麥道夫的兒子都不知道他玩的是龐氏騙局,作為納斯達克主主席,他推出的投資產品在業內評級甚至比美債還要更高,在08年以前沒人懷疑過他是騙子。

但是還是有寥寥數人知道實情,一個是他弟弟彼得,彼得·麥道夫,另外一個是皮考爾,皮考爾是麥道夫的長期合作夥伴,在他的旁氏騙局中獲得了72億美元的收益。

NewPay推出余額寶大獲成功後,麥道夫找來他弟弟商量:“我們能不能也搞互聯網金融?

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募資?”

彼得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然知道騙局早晚有被揭穿的時候,就像林肯說的那樣:“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無論是麥道夫還是他弟弟彼得都深知這一點,他們都秉持著同樣的想法,把這個騙局維持的足夠久,久到自己去世,自己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想了想麥道夫的主意後,彼得說:“我們之前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麥道夫的高門檻,需要投資100萬美元以上,還需要獲得內部人士的邀請,這種策略恐怕和互聯網產品銷售的準則不符。

根據我對NewPay銷售產品的了解來看,他們主打的就是一個低門檻,1美元就可以購買。”

麥道夫最近有些焦慮,因為他知道他即將面臨大額兌付。

作為頂級騙子,對於騙局最為了解,所謂專注對沖基金的倍歐集團,他們說是對沖基金,實際上也是旁氏騙局,而且麥道夫從他組織的猶太人聚會中讀出了一個消息,倍歐集團快不行了,他們的騙局快要玩不下去了。

當然倍歐集團的騙局遠不如麥道夫,最大規模也就45億美元。

倍歐集團的玩法和麥道夫很類似,倍歐的騙局破產會造成購買麥道夫基金的投資者進行大額贖回,一旦造成擠兌,麥道夫的騙局也會被揭穿。

因此麥道夫需要更多的流動性,需要更多的現金,來支持未來有可能的擠兌。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互聯網金融讓麥道夫看到了希望,換做是之前,他還看不上互聯網的渠道。

麥道夫起身在辦公室裏凝視著墻上的地圖,背對著彼得說:“彼得,這件事不是我去做,我們需要尋找願意幫忙代銷麥道夫金融產品的互聯網渠道。

然後由渠道方幫忙宣傳,在公開口徑裏這變成互聯網渠道幫他們客戶爭取到的福利,能夠以零門檻購買原本需要100萬美元加上內部人士引薦才能購買的麥道夫金融產品。

你明白嗎,我們的主動行為變成了被動行為,變成了互聯網渠道的大力爭取下,幫助他們客戶爭取到的。

和余額寶才區區百分之三不到的利率,麥道夫每年利率至少都是12%,富國銀行給NewPay的收益不過是20個bp,最多不會超過40個bp,我們最少都可以給NewPay200個bp,甚至更多。”

彼得心想哥哥不愧是哥哥,自己還是不如他老道,“二點幾利率的金融產品NewPay都能隨隨便便賣給這麽多用戶,要是NewPay幫我們代銷麥道夫的產品,以NewPay全球5000萬用戶的體量,隨隨便便不得幫我們賣幾十億出去啊。

NewPay幫忙宣傳麥道夫過去的輝煌戰績,重點強調麥道夫金融產品的門檻,給用戶形成這是難得的福利的概念。”

麥道夫點頭:“沒錯,為了凸顯麥道夫金融產品的特殊,我們同樣可以設置門檻,比如其他金融產品隨時都可以買,而麥道夫的金融產品有一個固定的銷售期,過了銷售期就買不到了,我們一般都是在2月進行分紅,銷售期就選在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