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比如本場次題, 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唯性。

就短短兩個字,可是卻讓多少考生都沒有一定點頭緒。

唯性,唯者, 單也;性者,生性也。

只單單從這兩個字眼來辨,只會單純的以為出題人要考生以人之生性為題,從人性善惡入手。

而這,就是考題的第一個坑,當然幸運的是,因為其太過明顯, 出了一些學問實在不紮實的會掉坑外, 但大部分考生都不會被其幹擾。

別忘了, 這一場考的是四書五經, 要解題,首先要剖析這道題目用意, 那便要先定位本題的出處。

於是, 就這二字在四書五經中縱觀,合適的字句不過寥寥幾句, 篩除下來, 這樣一句話便映入眼簾:

“唯天下至誠, 為能盡其性。”

這句話出自中庸,至,有極致之意, 是以這句話的意思便顯而易見, 唯有使誠達到極致, 方能是人之天性稟賦達到極致。

到了這一步,有些心性急躁的學子就已經開始作答了, 題目不外乎是圍繞至誠來寫,引經據典,一通誠之美德的好處、妙處雲雲。

若是考生當真如此作答,那便要恭喜他們,成功進入圈套二。

若是能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者,便會知道這句話只不過是二十二章中的一句,斷章取義,乃是大忌!

而把其當歸原位,全文便是: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其通篇主旨為至誠至性,到了這一步的考生便要開始思考怎麽展現至誠至性的主旨了。

可是,出題人真的只是單純要讓考生展現一下自己對美好品德的追求與向往嗎?

現在重新跳出來看,這段話的主旨是圍繞人來寫的,勸人至誠至性,這個人又是誰?

這個人可以是你,是我,是更多的人,而這時就要考慮破題之立意了。

“凡遇廣而狹之釋義者,取廣不取狹。”——出自五三答案卷首。

而這套法子,這不管是古還是今都是適用。

科舉選的是官,官要求的可不是只有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的,他們的眼光應該廣闊卓越。

所以,再回歸本題,勸人至誠至性,勸廣義之人,是為百姓。

此題的主旨在此時便已經明晰了,是為教化百姓。

短短兩個字,一共三個坑,誰跳誰知道。

是以,當第一場考試試卷到手後,學子們是表情各異。

這等沒頭沒腦,需要步步剖析的題,在本場考試裏面並不少,其難度也不過是三至五,可大部分學子們私下尋常考試的難度……是一。

當然,東辰書院的不算,如果說原本書院裏的考試難度也就是三,那麽隨著徐瑾瑜的五三橫空出世之後,先生們被逼上梁山,每天冒著禿頭的風險研究怎麽難住這群學子,難度系數大大提高,飆到五至七都是常事。

而作為“罪魁禍首”徐瑾瑜,這段時間的出題解題未嘗沒有在“折磨”他,促使他提高?

徐瑾瑜這會兒看著這套答卷,只覺難度中上,隨後他提筆蘸墨,幾乎一揮而就,不過短短一瞬,幾行清麗飄逸的墨字便落在白紙之上。

當初那個初入學被監院嫌棄字跡醜陋的少年,現在一朝提筆,那行雲流水般的疏朗蕭散的文字,便足夠引人注目。

當然,這離不開徐瑾瑜日復一日的苦練。

第一場首考四書五經,等到頭一日天色暗淡下來之際,徐瑾瑜已經答完了小一半。

於是乎,在其他學子準備趁著頭一日狀態好,意欲點燈多答幾道題的時候,徐瑾瑜啃了半個餅子,喝了一碗清水,又含了一粒還陽丸,這便直接將號房裏的桌子和坐處拼接,躺上去準備入睡了。

八月的晚風已經帶了幾分涼意,徐瑾瑜將外袍解下來裹在身上,那曾柔軟的薄棉花在這時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暖意,是以縱使身下木板梆硬,徐瑾瑜很快便陷入夢鄉。

這號房雖然個個分隔開來,可是誰準備加夜班,誰準備睡覺那在夜裏是看的清清楚楚。

而在大部分學子都努力答題卡生怕最後一日趕不及的時候,這個整體黑黢黢,安安靜靜的號房那是獨樹一幟。

於是乎,這一排的學子心裏都起了嘀咕,不會吧不會吧,這回的題目這麽簡單嗎?

竟然有人天一黑直接就睡了啊!

學子們一個個都開始懷疑人生起來,他們咬著筆杆子,是不是看一眼那處斷了茬似的黑黢黢的空地,都快酸的像是泡在了醋缸裏了。

看看,睡的多香啊,大半天連個身都不翻呢!

……

徐瑾瑜並不知道自己無意間又一次……嗯,搞了同考學子的心態。

等到次日醒來,那硬木板睡的徐瑾瑜實在很不舒服,但是還陽丸的功效的確很贊,徐瑾瑜並不覺得冷,甚至還想吹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