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4頁)

最後,則以願有朝一日我大盛軍隊能抗擊外敵,讓邊境百姓再飽受戰火之苦收尾。

通篇文章共計兩千余字,雖然有些話未曾明言,可是若細細體悟,便知其中真意。

最起碼,這會兒正在閱卷的孫翰林仔細品讀以後,之後毫不猶豫的畫上了一個圈,表示滿意。

好容易等最後一份試題閱完,負責閱卷的幾位翰林大人將自己選中的前十名糊名原卷呈交給掌院,由掌院親自來點出本次鄉試的前三。

掌院姓楊,乃是景慶元年的狀元郎,在翰林院待了足足二十余年,可謂是見過了不知多少考卷。

這會兒,他將眼前的五十份試卷一一過目,一邊看一邊評:

“策論言之有物,詩賦稍遜,經論中上,中。”

“詩賦上等,策論、經論中上,可留用。”

留用的意思,便是若是之後沒有比之更優的答卷,那麽前三便會落在這份答卷之上。

之後,楊掌院一連看了數十份,只覺得眼睛發澀,好容易終於輪到最後一位孫翰林,楊掌院雖未露疲態,可動作已經變得隨意起來。

孫翰林見狀,心中有些可惜,就他所見,那位學子的對答可謂是蜜糖藏著刀子,溫吞中透著犀利,尤其是其終於不是其他考生的無病呻吟,也不是朝堂之上大人們的推三阻四。

他所言,便是他一個小小翰林都覺得言之有理,或可能上朝一辯的,若是被掌院大人擱置,那就太可惜了。

孫翰林想到這裏,不由提起了心,好容易等到楊掌院看到那份試卷時,他的心已經都快到了嗓子眼。

“好俊的字,筆鋒飄逸,可卻收筆利落,骨力勁挺,如飛葉化刃,實在難得!”

楊掌院這話一出,孫翰林才悄悄吐出一口濁氣,他倒是忘了,楊掌院就好一筆好字。

因為徐瑾瑜的字跡,讓楊掌院提起了精神,他一錯不錯的認真看了下去。

“好精妙的破題之法!”

“好!此詩絕佳!稍後將其與一十七號和三百二十三號一同放入匣中,呈交禦前!”

楊掌院這會兒徹底精神了,等他看向最後一場的答卷之時,兩千字的答卷,他足足看了一刻鐘。

讓一旁候著的孫翰林茶水都已經喝了一壺,楊掌院這才放下答卷,嘆息一聲:

“此子還未入朝,便能將朝中時事推測的如此準確,實非常人!只不過,他實在太敢說了。

十八年前,成忠落馬之時有紋銀千萬兩充入國庫,這些年我大盛雖小有波折,可每年的稅收都是花團錦簇,且聖上並不好奢靡……”

楊掌院看著那墨色的字跡,哼笑一聲:

“這學子寫的吾都想問問,當初的那千萬兩的白銀,究竟去了哪裏?”

孫翰林聽到這話也當沒聽到,誰不知道楊掌院之所以一直留在翰林,便是因為如今的戶部尚書。

而今,一人是六部中油水最多的戶部第一人,一人只不過是個清水衙門,冰鍋冷灶的掌院,可謂,雲泥之別。

兩人當初發生了什麽,孫翰林不知道,這會兒他只小聲道:

“那大人以為,這份考卷點否?”

“點,為何不點?一個鄉試的解元吾還是可以做主的。”

楊掌院隨後提筆,在考卷中心落下了一個象征主考官點中的紅圈,並在其中落下一個飽滿的圓點,是為榜首。

鄉試放榜的時間需要半個月至二十天,所以徐瑾瑜只在別院休整了兩天,便又回到了靜暖園。

而今正在假日,且剛剛結束一場科舉,徐瑾瑜也知該松弛有度,這便抽了時間出來好好陪家人幾日。

別的不說,徐玉瑤最是高興,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引著徐瑾瑜恨不得連靜暖園裏的鳥窩都翻個遍。

“大郎,你莫慣著瑤兒那丫頭,她自個跟個皮猴子似的,爬上爬下的,還要連帶大郎你一道去,要是讓人知道要笑話了。”

“娘,小妹這叫天真爛漫,小孩子爬上爬下也說明身體康泰不是?”

徐母聽了這話,只搖了搖頭:

“我算是看出來了,難怪這丫頭這麽親你,這怕是因為你是咱們家最慣著她的了!

瑤兒,今個別纏著你哥哥了,讓他也松快松快,你跟娘去逛逛。”

“娘又要去長寧姐姐那裏嗎?瑤兒不想去,那嬤嬤好兇的……”

徐玉瑤攥著徐瑾瑜的衣角,不願挪動,徐母見狀對徐玉瑤打了一個眼色:

“你這丫頭說什麽呢,人家嬤嬤也是為了咱們好!”

徐瑾瑜聽到這裏,便知道是娘又背著自己做什麽了。

“娘,小妹不喜歡就不去了唄,還有,那嬤嬤姓甚名誰,為何會對小妹兇?”

徐瑾瑜這話一出,徐母支支吾吾,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倒是徐玉瑤拉了拉徐瑾瑜的袖子,仰頭道:

“哥哥,瑤兒知道!那個嬤嬤是連枝嬤嬤,是娘請長寧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