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4頁)

“本侯說,朝廷的糧食很快就到了!到時候,給百姓們還了糧食,大家夥一道過一個好年!”

武安侯是今日晨起時收到趙慶陽押糧臨行前送來的信,信裏詳細描述了這批糧食有多麽好,有多麽多。

看的武安侯恨不得插了翅膀先飛到錦州去看一眼!

而根據信件的時間推算,只怕用不了兩日,就有一大批糧食抵達軍中了!

“這,這可真是一件大事兒啊!”

劉清遠也不由高興的一拳砸在掌心,頓時喜極而泣起來。

武安侯也樂呵呵道:

“所以啊,你就放寬心吧,多大點兒事兒!本侯還能餓到了自己人?安安心心照看著受災百姓便是!”

“是!”

劉清遠下意識的大聲說道,下一刻卻因為自己的失態,不由自主的漲紅了臉。

倉皇之下,劉清遠與對面的少年對視上,他有些尷尬的低下了頭,徐瑾瑜只淡笑為其解圍:

“素來聽侯爺說劉太守一心為民,今日見到您這般情切,若在世召父杜母,實為百姓之福報。”

“徐解元如此謬贊,某愧不敢當!”

劉清遠忙推辭,只是隨著心裏的巨石落下,他的整個面貌精神都煥然一新,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

徐瑾瑜也是這個時候,突然發現這位劉太守的舉止之間有些熟悉:

“學生今日一見劉太守,便覺應是相熟之人,倒不知您昔日高中前曾就讀何處?”

“吾亦覺得與徐解元頗有幾分眼緣。”

劉清遠這會兒看向徐瑾瑜,目光中滿是欣賞,這樣的少年郎,氣質非凡,一舉一動,皆可入畫,便該是先生們曾經督促他所要學習的君子之風。

“吾曾就讀過東辰書院,只不過才疏學淺,如今說來,倒讓先生們面上無光了。”

劉清遠如是說著,可是語氣中的自豪卻不容作假。

他以自己是東辰學子為傲!

徐瑾瑜隨後不由眼睛一亮:

“原來學生竟與您師出同門!”

“什麽?”

劉清遠一時也激動起來,人生四喜中的他鄉遇故交之喜,劉清遠今個可算感受到了!

這少年雖與自己不是老友,可是他娓娓道來書院裏,山長、先生們的近況,仍讓劉清遠忍不住幾度落淚。

“……徐小兄弟見笑了,如今我這般境況,倒是無顏再叨擾先生。”

三言兩語下來,劉清遠待徐瑾瑜的態度頓時親厚起來,他有些狼狽的笑了笑,又抹了把淚。

玉郡這等地方,他能被丟過來,實在需要說自己曾經出身赫赫有名的東辰書院了。

“正深兄此言差矣,倘若山長和先生們知道,東辰書院有您這樣能沉下心,安撫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在,也將以您為傲。”

劉清遠擺擺手,隨後又與徐瑾瑜說了許多武安侯聽不懂的話,氣的武安侯翹了翹胡子,隨後背著手去處理公事了。

閑言幾句,劉清遠的情緒也漸漸平靜,大驚大喜之下,讓他的面色還有些蒼白,眼眸卻熠熠生輝。

等劉清遠聽夠了東辰書院之事後,這才看向徐瑾瑜:

“說起來,徐小兄弟既然與宣撫使大人同來,想必聖上必有叮囑,若是有什麽我可以幫上忙的,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徐瑾瑜聽了劉清遠這話,不由一笑:

“說起來,還真有一事請教正深兄。聖上聽聞邊疆百姓自今秋起,有多地罷耕,不知可有此事?”

“罷耕之事?”

劉清遠沒想到徐瑾瑜一語便問到了關節,他斟酌回答道:

“罷耕之事,確有此事,但實在是越賊太過猖狂,玉郡城外的百姓有大片平坦的土地可以耕耘,可越賊數次燒殺搶掠,甚至有一整個村子當年都顆粒無收。”

劉清遠面色沉痛,此事他還曾想上司寫信請求撫民,但也經過了兩個月才有答復。

而在那段時間,劉清遠自掏腰包也不能夠,還是當時正值秋日,村民們進山找吃的這才勉強撐了下來。

“這件事並非因百姓之過,還望徐小兄弟回京後能在聖上面前美言幾句,倘若聖上要降罪,我願領受,便不要也責怪這個百姓了。”

他都已經被發配邊疆了,還能怎麽罰?

徐瑾瑜聽罷,不由笑著搖頭:

“正深兄這話就錯了,聖上並無怪罪之意,並且聖上深知百姓受戰火之苦,此行派吾等來此,是為行勸耕之宜。”

“勸耕?!”

劉清遠不由自主的拔高的聲音。

這不是胡鬧嗎?

這位勉強可以成為同門的小師弟看著光風霽月的,怎麽說話這麽不靠譜?

武安侯一邊聽,一邊喝水都沒忍住噴了出來:

“再別折騰這些百姓了,只要越賊一日不退,一年辛苦毀於一旦也不過是須臾之間!”

劉清遠自知自己無法改變這個京城來的身份不明的小師弟的想法,期盼著武安侯能讓他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