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階段(第2/5頁)

而私鹽甚至連稅賦都省了,並且某些地方根本分不清官鹽還是私鹽,再加上關系網龐大,所以劉富春才有膽子在江南開店販賣私鹽,換取一點“微薄”的收益,但這件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說的。

兩淮所產食鹽,絕大部分通過大運河來運輸,北集散地在淮安,南集散地在揚州,淮鹽經淮安運到揚州,再從揚州通過長江轉運到南方各地,由此形成了一個積累大量財富的商人群體——淮揚鹽商。

這裏面的水太深,鹽法和漕運是分不開的,幾十萬鹽工、漕工衣食所系,中間不知道盤根錯節著多少利益網。

而劉富春眼見對方剛才關於行商事宜問的詳細,自然心頭早就起了疑心,不過是礙於李增枝的面子,才不敢不答,到了鹽業這塊,心裏卻是打定主意,怎麽都不肯說了,不然自己全家老小,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姜星火見了對方神情,倒也沒有過分逼迫,而是揮揮手放劉富春離開。

且不管走出屋外的劉富春如何大口喘息,屋內李增枝卻是小心問道:“國師大人,商業上的事情,您問的這般詳細,可是有深意?”

“你是九江兄的親弟弟,我也不瞞你。”

姜星火俯身呷了口茶水,慢悠悠地說道:“我問你,歷朝歷代,變法是圖個什麽?”

“富國強兵。”

李增枝琢磨了幾息,答道。

這個答案是皇帝和大臣視角的答案,要不是局勢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要不是為了富國強兵,但凡能安安穩穩過日子,誰樂意折騰?

姜星火點點頭,沒有糾結根本目的到底是“富國強兵”還是“強國富民”,而是繼續問道:

“那你說變法分幾步?”

李增枝自幼長在大明的頂級朱門,雖然沒有什麽軍事天賦,但擅長商業,為人精明,廟堂上的事情也看的透徹,略微思慮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輿論之爭;深入變法;或成或敗。”

“便是如此了。”

姜星火嘆了口氣:“如今輿論上的爭執,先後歷經了景清血誓和‘王霸義利古今’三辯,只差這最後一哆嗦了,過兩日【太祖忌日】的時候,就要見分曉。”

“那吵完了輿論上的事情,確定了要行霸術強國,確定了要求利,確定了今人勝古人,要動祖宗之法,就得讓變法的支持者,真真切切地看到‘利’了……錢這東西用嘴說沒用,得朝廷的賬本上看到,得財政極大寬裕,得讓陛下真的有錢威服四海,這變法才算是推進下去了。”

姜星火說的透徹,並沒有對李增枝藏著掖著,李增枝說話也放開了些顧忌。

“國師真的能做到,民不加賦而國家得利?若光是搞錢,就怕跟王安石變法一樣,執行下去把錢收上來了,然而下面卻鬧得不可開交,民意沸騰恐怕難以長久。”

“當然能做到,我的法子跟王安石不一樣。”

如果說王安石是古代理財專家的模板,那麽受到時代局限性的影響,其實法子還是商鞅時候傳下來那些的變種。

而姜星火面臨的情況則不同,其一便是永樂帝比宋神宗更敢殺人,這位造反上位的皇帝更不需要顧忌種種非議;其二則是姜星火絕不會讓自己的政策在基層走樣,這是他從王安石變法中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其三則是姜星火的手段更多,除了借鑒取得巨大成功的張居正變法的成功經驗以外,他還有自己所學的現代的銀行、貨幣改革、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自由貿易體系、對外轉嫁國內經濟壓力等方法……一套組合拳下去,搞不來錢才是怪事。

事實上,這也是永樂新政在第二階段與第一階段的顯著不同。

第一階段,也就是截止到目前的階段,主要還是在論證要不要變法,變法是否具有合天理、合法度。

而第二階段,確定了要變法,變法合法合理以後,思想文化上的事情也重要,譬如儒教改革、推廣科學等等……但更重要的,則是切實地提高制造力,以及讓大明的財政快速富裕起來。

只有見了海量的錢到賬上,永樂帝才會繼續以毫不動搖的態度支持變法進行下去。

——因為這是文官們不能給他的。

文官們只會勸他休養生息不要窮兵黷武,而姜星火不僅能給他搞來大量的錢,滿足他“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千古一帝所需,還能讓社會維持穩定,這就是姜星火對於永樂帝來說無可替代的價值。

只要這種無可替代的價值始終存在,無論永樂帝對於他本人的態度如何、私誼是否有變化,都會堅定不移地支持姜星火。

“那國師下一步打算怎麽做?若是商業上能幫到國師的,我們曹國公府義不容辭!”李增枝拍著胸脯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