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階段(第3/5頁)

姜星火知道對方嘴上雖然這麽說,但心底裏多半還是盤算著怎麽借機撈取更多的財富,不過他也沒有戳破,畢竟像是道衍、夏原吉這樣為了理想跟著他搞變法的人還是太少了,其他人都是有所求的,只不過求得不同,想要做成事情,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對立面。

“兩方面,先說國外,既然要搞錢,那海禁一定要廢,不然明日非武裝自由貿易區搞不起來,後續對安南、朝鮮的自由貿易也搞不了,海貿的利差是變法新政見成效的大頭,這個誰來都攔不了。”

“然後是國內,《鹽鐵論》怎麽來的?還不是因為西漢那時候漢武帝為了搞錢,搞鹽鐵官營壟斷,所以有了鹽鐵會議,如今開中法積弊已顯,鹽法連帶著漕運,不僅是其二者本身,而是南北經濟溝通都被淤塞了,如果想把國內的商業搞起來,商稅和各項政策,都是要跟著變的,而且不能把事情做絕了,也不能把商人都逼死了……相反,商業要進一步升級,譬如這次的期貨,以後還有很多新東西要推出,商業會極大繁榮起來,制造業也是如此,這樣國內的經濟循環才能搞活。”

李增枝若有所思地問道:“會不會影響糧食產量和糧價?”

這倒不是李增枝憂國憂民,而是曹國公府名下就有大量的莊園和耕地,畢竟在這個時代,購置田產的財富增長率雖然沒有姜星火前世很多網絡論壇上估計的那麽誇張,但也是一項跟商業比起來,對普通人來說更加穩定的理財手段。

事實上,在大明商業一直被抑制,商人不成氣候,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業不夠“穩定”,這裏面包括了各地稅率、道路安全、官吏勒索等因素,如果商業環境能夠做到稅率統一且相對較低,道路安全有保障不會被劫道,而且官吏也不會頻繁勒索,那麽國內商業一定是會極大地繁榮起來的,到時候哪怕商稅收的低一些,總量呈現了爆發式增長以後,收上來的錢還是比以前多得多的。

面對李增枝的問題,姜星火予以了解答。

“糧食產量和糧價波動都不會很大,現在大明經歷了戰亂,人口減少,而化肥導致了糧食產量增加,隨著化肥和輪作套種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未來糧食產量肯定是逐年增長的,數十年內不會有什麽糧食壓力。”

事實上,搞第一次工業變革,沒有足夠的農業糧食產量支撐是不可能搞得起來的,而值得慶幸的是,經過老朱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大明不缺糧食,而經歷了四年的靖難之役,剛剛有些顯現的人地矛盾也因此暫時消失了。

於是,在姜星火到來的這個時間點,成為了華夏第一次工業變革最好的發起時代。

有強勢冷血的君主,有能征善戰的軍隊,有勇於探索的航海家,有世界第一的國力……而在大明眼前的,是好幾片尚未被探索的新大陸。

姜星火的目光從來不局限於國內廟堂中的鬥爭與爭吵,星辰大海才是他為大明規劃的前路。

而回到眼下,變法的第一階段,也就是輿論鬥爭即將結束,馬上要步入第二階段推動變法深化,切實取得經濟效益的當下,對於商人群體和大明目前商業情況的了解,顯然就極有必要了。

所謂“無調查者勿發言也”嘛。

李增枝也放下心來,他大略明白了姜星火接下來對於國內外商業變革的思路,無非是就是對內,整頓國內財政現有的田賦、鹽課、茶課幾大塊,同時改革商業相關政策,促進國內商業發展;對外,與日本、朝鮮、安南進行自由貿易,拓展財源。

而既然領會了變法主持者的規劃,那麽李增枝麾下龐大的商業王國,自然就有了調頭的方向。

“商業流通不創造商品價值,南北往來終究是有限度的,但是手工工場不一樣,大明未來的方向,還是在制造業上……定國公那邊,有些事情稍後要大規模開展,明白了嗎?”

聽了姜星火的話,李增枝面色一喜。

“多謝國師提點!”

“嗯。”

姜星火沒再說什麽,第一批資產階層的培育,終究還是要從舊貴族和大商人中誕生。

……

樓上貴賓休息室裏兩人聊深化變法相關話題的同時,樓下第一日的拍賣會也正式開始了。

眾人方才坐下剛聊了片刻,一名身材窈窕的美艷女子登上拍賣台,她身穿長裙,顯然是主持人,不過她似乎並不擅長應付拍賣會上這種氛圍……事實上,在眼下明初這個時代,拍賣這種方式雖然不算少見,但這麽大規模的公開拍賣,尤其是女子主持的,還是這些商人很難見到的。

顯然,這也是姜星火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商業模式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