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論戰(第3/5頁)

當然了,就算真的吵不贏,引起了更大的動蕩,其實朱棣也是能兜底的。

自登基以來,朱棣就沒有停止過肅清朝堂,只是效果不甚明顯,被逼無奈的話,那也只能再重啟建文四年的殺戮模式,反正朱棣是絕不介意血濺五步,殺雞儆猴的!

“先正面應對,如果不行,陛下再出手。”

姜星火出動求戰,朱棣不好挫傷積極性,思索片刻,終於做出了決定。

“那便如國師所言,但要限制在《明報》上發言的人,只擇能孚名望之人,具體尺度,國師自己把握吧。”

“是。”

……

胡儼很快就被放回了國子監。

事實證明,姜星火的舉措是非常果斷且有效的。

隨著胡儼這個漩渦中心開始吸引輿論的風暴,南京本地士林、在朝的官員、國子監內的近萬讀書人、赴京趕考的外地舉子,此時齊刷刷地把目光匯聚到了即將在國子監孔聖人像面前進行的“友好交流”上。

而對於《論周公輔政疏》這篇時文揭帖的關注度,或者說其本身的熱度,則開始逐漸地下降了。

這也是姜星火認為對於這種類似“妖書案”的破解之策。

對於流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面對,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要扯那些沒用的,冷處理也只是暫時有用,真正把人嘴堵上,那就只能用一手蓋棺定論。

而消息傳出去以後,前來給《明報》投稿的人,那真是如過江之鯉一般,但也不是什麽人的文章都能登報的,無名小卒當不了意見領袖,這時候不是給天才少年揚名立萬的,而是讓不同觀點派別進行意見統一的。

因此,只有幾位具備代表能力的人士,才得以刊登他們的觀點。

觀點都很犀利,吃瓜群眾看的很過癮,《明報》幾度脫銷,連續加印,國子監的印刷所都快印冒煙了。

夜幕降臨,月朗星稀。

京城東南方向一條街道上的酒樓二層雅座上,一名書生模樣的男子正坐在桌旁悠閑品茶,他穿著一襲灰色布衫,長相很普通,皮膚偏黑,若不仔細辨別的話,根本認不出還是外國人。

而他旁邊,則是坐著幾個比較明顯的外國人。

是的,外國人在大明也是有小圈子的。

最近琉球國、呂宋國的王子們中間,混進來了一個重量級人物,前安南國王胡漢蒼。

這是剛過完年的事情,胡漢蒼他爹去跟著修經史了,他哥去鑄炮了,就他天天閑的沒事幹,又不能到處亂跑,所以胡漢蒼請求皇帝給他點事情,但胡漢蒼能幹啥?琢磨了他的能力後,朱棣決定把他扔到國子監去讀書,反正國子監監生的一大來源就是外國留學生。

這個時代的大明就是這麽霸氣,在大明你別管什麽其他國家的國王、王子,統統一視同仁,在大明這裏全都屁也不是,來了就老老實實待著,認真學習天朝文化就完事了。

胡漢蒼年紀不小了,你讓他學,也學不出什麽,心理上從皇帝到留學生的落差還是有的,可偏偏校園這種環境,反倒讓胡漢蒼有了些安心的感覺,不再惶惶不可終日,甚至還結交了幾個“朋友”。

嗯,也就是呂恭、賀段志和李傑幾人。

“咳咳。”

賀段志留學十年不是白念的,這時候拿著《明報》,看著胡儼實名制發表的文章,充當起了翻譯官的角色。

“夫太祖高皇帝之始為法也,律令三易而後成,官制晚年而始定,一時名臣英佐,相與持籌而算之,其利害審矣!後雖有智巧,莫能逾之矣!”

“且以太祖高皇帝之聖哲,猶俯循庸眾之所為,乃以今之庸眾,而欲易聖哲之所建,豈不悖乎?”

呂恭磕磕巴巴地問道:“傑斯、森麽,意西?”

李傑很有耐心地用大白話給他翻譯了一下:“意思就是大明的洪武皇帝很厲害,現在的制度都是他晚年在名臣的佐助下制定的,已經權衡利弊許久了,後來的人就算有什麽精巧的智慧也不太可能超越,而即便是洪武皇帝那麽厲害的人,也要遵循官場的規則來制定規則,現在庸碌的人不可能超越洪武皇帝,想要改變洪武皇帝的制度,豈不是可笑嗎?”

後面,胡儼又引經據典,說了一堆,總之就是整頓吏治是有必要的,但是必須要慎重,而且要警惕現在彌漫在民間和廟堂上的逐利風氣的蔓延,要高度重視,堅決抵制,這樣才能保持我們傳統的禮樂文化和理學道德社會的根基。

胡儼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學界的大儒對於經濟新政不可避免地入侵到社會生活時,如同膝跳反射一樣的應激反應。

這恰恰證明了持續了一年多的經濟新政,對於整個大明的社會,是有著無孔不入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