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亂成一鍋粥的局勢

一個朱家江山系於一念之間到了耳中,張太後也不免眼神恍了恍。

“你覺得應當如何應對?”

魏彬頓時眼神十分堅定:“太後,殿下已經把朝臣們都得罪遍了,殿下就是要用這封謝箋告訴您,若這樣他還繼位了,就只能依靠您了。是繼嗣的身份更能讓您心裏踏實,還是只能靠著您才能與朝臣們鬥個勝負讓您踏實呢?”

“以老奴之見,此刻朱家人只有同心協力,挽狂瀾於既倒!太後,就應當將錯就錯,讓朝臣們的算計全數落空!殿下之英明,蔣閣老都服了,怕了。他就是因為怕了,才又那樣不停地稱贊殿下。他們把殿下說得越聰明,您恐怕就會信那只是殿下的手段了,殿下的仁孝是假的。就連殿下想要繼嗣個兒子給陛下,他們都在阻止!”

“他們連唐太宗、太宗老爺爺都擡出來了,這是捧殺啊!殿下要是將來做不出一番豐功偉績,他們只會又說殿下就跟陛下一樣亂來,沒有聽他們的。就像陛下一樣,因為用了奴婢們,就全都是弊政!不聽他們的就是弊政,哪有這樣的道理?”

“太後,如今只有全力支持殿下,殿下才能再接再厲撥亂反正!以殿下之聰明英武,他想怎麽治國,您都依了他,這才是大明江山托付給了最合適的人!百年之後,您見到了孝廟爺爺,見到了陛下,見到了列祖列宗,也可以說一句您挑了位真正的中興之主!”

魏彬說得慷慨激昂,張太後卻越聽越冷靜。

原來:都是各有各的算計。

魏彬這些殺才這麽賣力地詆毀楊廷和他們,這麽不遺余力地誇贊那個嗣君,不也是勸自己退讓嗎?

那孩子登基的事是阻不了了,向他搖尾表功的不知道有多少!

但這也是機會。朝臣和魏彬這些人,都在互相攻訐。

嗣君不能換,她這個太後同樣沒人能換、沒人能趕走!

不論如何,事情是不是這樣輕易了結,都得有她點頭。

張太後終於拍了桌子:“魏彬,你遣人去良鄉,讓谷大用明日先聽聽楊廷和他們到了行殿之前會說些什麽。若殿下堅持己見,百官還要糾纏不休,就宣一道口諭:天位不可久虛,嗣君已至行殿,內外文武百官,可即日上箋勸進。”

至少要多站在一個以社稷為重、深明大義的立場。

楊廷和他們若是爭不出個一二,就該明白太後的意見仍舊舉足輕重!

魏彬和張永告退出了仁壽宮門,相視一眼齊齊吐出一口氣。

“老魏啊,今日我才真正服了你。”張永翹起大拇指。

魏彬幽幽一嘆:“哎!太後只是看陛下態度堅決,順台階而下罷了,你忘了太後對邵太妃的安排?以後宮裏不會太平,不過眼下只有局勢越混亂,我們才有求活的機會。”

兩人看著已漸漸隱入夜色中的紫禁城。

此刻,它才是真正被初步打掃好了,準備迎接它新的主人。

太後是在爭地位,閣臣們是在爭權力,只有當年八虎中的余孽,是在爭命。

冒最大的險,求最卑微的願望。

……

四月二十二日天還沒亮,京城裏和良鄉都已經有些人早早起來了。

但其實很多人一夜都沒睡。

入夜後在京三位閣臣悉數入宮,在這極為敏感的時刻,京中不知道多少人的神經都緊繃起來。

仍在戒嚴當中的京師九門,一晚上不知道有多少騎士策馬進出,不知傳遞著什麽樣的信息。

三位閣臣其後雖然從宮中出來了,但對於前來探聽消息的人一概謝絕。據說,楊府之中著實亂過一陣。

此時的楊府內,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已經穿戴好了冠服,他看著眼神有些茫然、一夜未睡憔悴不已的父親驚慌地問道:“父親,您不是說寫好公文便歇息片刻嗎?”

“幾時了?”楊廷和聲音沙啞地問了一句。

“寅時三刻剛過。”

“良鄉那邊……應該馬上就要出發了。”楊廷和閉上了眼睛,眼皮有些抖動,“為父也該再去各處看看準備情況,隨後率百官出城了。”

“孩兒讓他們準備一些參湯……”

想到今天那麽多的事,看到楊廷和現在的精氣神,楊慎憂心不已。

楊廷和並沒有對家裏說昨夜入宮之後發生了些什麽,但他回來時的狀態嚇到家人和下人了。

看到兒子這副模樣,楊廷和忽然覺得比正德皇帝還在時更累。

不過官服上身、喝了一些參湯用了早膳之後,楊廷和漸漸的又提起了勁來。

如今的楊廷和已經位極人臣,他只希望這弊病叢生的大明在他手上再度煥發生機。

擁立一個已經有十五歲的新君,等自己要致仕了,就能將煥然一新的大明交到他手上。只是沒想到,這個新君竟比正德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