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大明財稅制度草案

思想算是統一了?

才怪。

其實都是人精,知道早點上船不會被薄待。

此功若成,不亞於再開國。

此行亦極難,不啻於背叛整個士紳階層——至少他們現在是這麽看待的。

他們又不知道皇帝另有想法。

接下來他們是不是陽奉陰違,那不是有起居注,有內档司嗎?

多一樁欺君罪名,下刀會快很多。

朱厚熜這才點頭:“廣東這不是才清丈了不足三府之田地嗎?朕說過,五年內觀其成效即可,故而接下來試行什麽新法並不著急,繼續清丈。田賦先不會改,徭役舊制也不會立刻改,廣東急什麽?縮繩隱田國法不容,現在只是重新入冊,誰敢不說一句朝廷寬仁?”

深一下之後就該淺了,總要讓他們饞著將來的爽但又不會立刻高呼受不了。

十八羅漢心頭萬馬奔騰:廣東大魚塘,有膽誰去闖?

所以今年加派才先準了嗎?陛下你這麽釣魚是不是對百姓殘忍了一些?

廣東的問題先被朝臣撕開了,陛下現在準備撕得更徹底。

長痛不如短痛,將來廣東也最先享受新法帶來的好處嗎?

朱厚熜看著神色各異的重臣卻又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張孚敬、楊慎、桂萼聯名請奏之諸法,賦役暫緩。唯番舶市易之法,不涉田賦徭役,可先行商榷。方沐賢勾結倭寇之事歷歷在目,若非發現得早,將來不知道釀成多少禍患。因甘州之變,其黨羽及幕後主使未能盡查,故而海禁不可輕開。”

“然海貿之利,常令沿海之民鋌而走險、僥幸犯禁。朕已令勛戚所涉商行、店鋪盡數折價,並入朕親設之皇明記海貿行。由皇明記依朝廷監管之條例,先與廣東民間商行定下契約,代為經紀與番舶市易。番舶來者需在港交易,海貿行出港歸港皆抽稅一道。市舶司定下稅率,應繳盡繳。”

“廣東市舶之利,照舊例十抽其三解送戶部。海貿行代表朝廷打理朝貢貿易,港外私自貿易逃稅者,廣東海防道視為犯禁海寇,盡數剿滅。抄沒盡歸市舶之利,官兵犒賞另行列支。東南勾結倭寇之人還要排查一遍,故而浙江市舶司仍遵舊例。”

“廣東下一步之新法,朕以為僅此而已,卿等認為可否?”

不知為什麽,眾人竟齊齊松了一口氣。

還好,不是現在就動徭役。

朝貢貿易,法理上本來就只是朝廷能參與,海禁政策可還沒改呢!

然而這個廣東大魚塘,竟然還能海釣,一直要釣到福建甚至更遠。

五年的時間,如果廣東一直如此,那麽就算沿海各海商大族蛄蛹著不冒頭,那諸多交易夥伴也會被陛下的皇商搶光吧?

看這個樣子,廣東要試行開海了,有限度的開,先設海貿行這個“中間商”。

沿海各省那些海商之家能不能按捺住?按捺不住的話,會被當倭寇剿了,先清理一遍吧?

要建南洋海上長城的話,哪裏會容忍腹地總有人“勾結倭寇”?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陛下其實就在等有些人鬧起來。

但不動田賦和徭役,只有海商之利為主的大家族會受損……其他富戶大抵會袖手旁觀吧。

陛下這個小陰……

而皇商……陛下要用這皇明記來管束住勛戚不再經商?能管住嗎?

把利益分配拿出來討論,那麽至少朝廷也可以進行監管?

戶部好像能穩定分到更多的市舶司稅收。

接下來,禮部張子麟、戶部楊潭,還有諸多人都加入了爭吵序列,為皇帝的這個新設想具體該如何施行“討論”著細節。

其實重點就兩個:怎麽實現對皇明記的監管,禮部的朝貢給賜開支與市舶司上交稅收怎麽分配。

皇帝回答監管:“凡不在港貿易,海上交易或接舷私換貨物者,皆視為海寇。廣東市舶司先試行恢復提舉管事,提督市舶太監,只督賬目,不幹涉實務。”

朝臣們精神一振:永樂之後開始由太監負責的市舶司,它又回來了!

那還反對個什麽?都說了,皇明記海貿行的船出港入港全需要驗貨抽稅!

從上一次熬老頭之後已經過去近半年,廣東新法終於定下了清丈土地之後的第二條。

朱厚熜笑著說道:“休息一會,依次去一趟官房更衣吧。黃錦,你去歇著,叫高忠來,讓禦膳房備午膳,今天的會還很長。”

除了李充嗣,其余禦書房羅漢想起了那痛苦的一天。

……

好久沒有熬老頭了,在皇宮裏帶著些不自在方便了一下的眾臣已經明白接下來是什麽議題。

廣東雖然暫時只作為大魚塘使用,但新法始終是要討論的。

動那徭役根本難題,陛下豈會不趁熱打鐵,先商量個一二三四出來,哪怕一二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