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密匣直奏

這天沒熬老頭,申時準時放值。

但眾人的腦袋是懵的,新東西沖擊帶來的後果。

承天門外的六科廊直房裏,還沒下班的官員們只見到他們一個個皺著眉頭走出來。

沒有互相聊天客套的,每個人都心事重重。

這一大幫人行走在那裏,小官吏腦海裏冒出幾個字:失魂落魄。

壞菜了!

新任刑部尚書一到,宮裏就不知又出了什麽大事!

他們想得沒錯,確實是出大事了。

大明這片天地之上運行著的那套規則之幕,現在正在背後重新醞釀著該布置成一個新的舞台,等待這幕布揭開。

十八位重臣加上張璧在下午又聽明白了一些:這個新的舞台,不是要把全部士紳階層都打倒。但聰明的就該看得出來,他們仍然有最大的優勢適應新的規則,改變成為一個新的群體。

不明情勢的才會化為灰燼,騰出更多的空間,去達到陛下說的那一點:給更多人出路,百姓要能看到希望。

這仍舊不能解決百年後重新會凝固起來的根本問題,所以陛下最後又指了指禦書房裏的那塊匾。

那是利益的驅使,以利益為線索。

驅使勛戚,驅使能看透形勢的士紳,驅使多出很多希望的子民。

朱厚熜知道他們還不能完全看透。

也不能讓他們完全看透。

正如他們以為自己要在廣東急著試行新法,但他只是用廣東先做一個例子,讓更多聰明人看清形勢,把新法先推到第一階段。

所以朱厚熜讓他們先多想,而他自己也繼續多學。

那個皇家萬法館,他們又怎麽知道準備把知識“學雜”的皇帝籌劃著一所將來的大學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第一步要將百姓從徭役裏解放出來,釋放更多農業上的生產力,飽食之。所以國策會議定下來的三年國策裏,有水患水利摸底。

第二步只能靠大明內部最大的市場:官府采辦來刺激,奠定手工業轉變為工業、小商業轉變為繁榮市場的基礎。

第三步才是應對這個金錢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內部市場,改革貨幣,徹底奠定統一的財稅體系。

而這個過程裏,他還有另一個戰場:從用儒學的皮開始,到引入真正的科學思想,最後改變教育與上升渠道方式。

誰說變法規定了只能變一次?

任重而道遠,目前的大學前身裏只有三個中老年藝術家、詩人。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三人排排站在朱厚熜面前。

“如果暫不知這皇家萬法館供奉是什麽職位,不妨理解為禦書房行走,又或者另一處翰林院中的學士。”朱厚熜笑呵呵地看著他們,“都是奉朕之命辦事。你們三人都科途坎坷,也別再不停應考了。才名卓著,朕都賜同進士出身。只是你們都不在朝廷任官,你們只擔任皇家供奉,由朕皇莊的子粒銀支俸祿。”

三人先是喜出望外,然後聽到不在朝廷任官,又都很疑惑。

文徵明忐忑問道:“陛下,不知這皇家供奉,平日是何差遣?”

“現在正有一樁差遣,但你們剛剛抵京,且先歇數日。”朱厚熜又很有趣地看文徵明,“朕聽說江南都在傳談,文家有女,你莫不如做個國丈?”

“……小女姿容粗陋,難登大雅之堂。”

三人裏最帥的竟是文徵明,怪不得寧王曾經想招他為婿。

“因為傳得廣,朕聽說地方上已經準備將你的千金列入秀女名冊了。”朱厚熜又說了個讓他眼前一黑的消息。

他是二月份隨接到消息的李充嗣他們一起進京的,還不知道這件事。

雖然今年不禁婚嫁,但他還來不及為女兒議親就受召入京了。

“且隨天意吧。”

文徵明看著他,你不就是天?

“……陛下,既是數日後便有差遣,臣等蒙陛下同進士出身,當盡心竭力先做準備。”祝允明開了口。

朱厚熜想了想就說道:“若說準備,便是先好好放松,遊覽西苑,吟詩作畫,活躍才思。這差遣,也是讓你們南下廣東,遊山玩水遍覽風物,以詩文畫作留下見聞。放心,一路自有隨行錦衣校尉及內臣安排,定然舒適,舟車勞頓盡量避免。”

三大才子:???

……

三大才子下廣東充當人形照相機,物盡其用。

皇家萬法館裏,刻書局也在籌辦。

都是花錢的事,所幸登基以來抄出來的錢暫時還夠用。

而魏彬那邊從正月安排下去之後,京內京外勛爵們最終的消息也都回來了。

除了剩下的皇店、官店幹股折價並入皇明記,或多或少也拿了些銀錢來入股。

朱厚熜無所謂他們有沒有瞞著哪些生意,框架搭起來了,以後的分化、國法都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