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自尋取死之道

不可一世的蒙元,兩度在日本折戟。

在島津貴久內心深處,他並不相信大明當真能征服日本,但薩摩恐怕要經歷苦戰。

這樣的形勢下,如何轉危為機?

一日之後,從薩摩出去了很多人。

有人遠赴琉球,要再從那邊證實一些消息。

有人去了北面大內氏、尼子氏和毛利氏的領地,確認那邊的形勢。

還有人,去往了天皇和幕府所在。

如果真要做什麽,也許通過已經式微的天皇、幕府將軍的委任,他會獲得明面上的重要職位,至少可以借機名義上統帥九州抗禦外地的大軍。

琉球那邊,國王尚清在首裏城的王宮正殿裏坐著。

此刻,殿內一片寂靜。

琉球國的王宮雖然規模小了些、建築風格略有差異,但仿的是紫禁城形制。不同的是,他們的正殿朝著西面。

此中原因,除了首裏城南北有山、東西通風之外,另外則是“事大”。

這種事大,體現在今天上午:尚清帶著群臣,在首裏城正門歡會門那裏跪著歡送了大明宣交使啟程回大明。一起同行的,還有他的嫡子尚元、重臣毛龍吟。

現在回到了王宮裏,四十五歲的尚清心頭沉重。

“孤見過那台元人的事,只怕上國宣交使也知道了。最近這一兩個月,從那邊漂洋過海逃難至此的人已經不少。琉球萬國津梁,全憑海貿。如今上國設邊區剿撫台元,又傳來將征討日本的消息。琉球首尾兩端戰火一起,商路斷絕。更不知將來……”

大明要把台元納為實土,琉球當然沒什麽話敢說。

大明要征討日本,琉球也沒有置喙的資格。

但萬國津梁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源於琉球所處的位置。

過去,由於大明市舶司限制頗多,琉球實際是東洋一帶海上貿易的中轉站。大明的走私商人,來自日本、朝鮮、呂宋、暹羅、亞齊、爪哇、滿剌加等不知多少小國的海商,很多都會到琉球匯聚。

現在,大明大興海貿、邊貿,琉球的地位雖然下降了一些,但只要日本這個目前唯一被排除在大明邊貿體系之外的國家還有需求,琉球的存在價值仍然不算小。

八十三年前鑄造的萬國津梁鐘,還懸掛於王宮正殿的門口。

可後面呢?大明究竟有什麽目的?

尚清身為小國之主,是有自知之明的。

多年以來,對大明的恭順堪稱大明諸藩國之中最誠心的。

大明開國時,琉球就接受了太祖賜閩人三十六姓、遷徙到琉球的三十六姓大明子民。這麽多年來,明人之後甚至有做琉球國相的。

每一年,大明都會把次年歷法從福建頒到琉球。

去年定了今年開始改公元紀年,大明天子賜的計量標準器皿也被尚清供奉在了王宮裏。琉球用的是漢文,用的是大明歷法和紀年,如今流通的是大明的通寶、銀元。

現在,大明皇帝要求各國遣使訂立公約,這個事情已經讓尚清和他的臣子憂慮了幾個月。

從去年底使團回來,他們就在開始憂慮。

宣交使訪查藩國政風民生,尚清不敢阻攔。

今年要派遣要員重臣去,他派出了自己的嫡子繼承人,派出了官員之首。

現在尚清發問,群臣中另一個真名便叫做和為美的便說道:“王上不必擔憂,毛大人必定能處置妥當的。”

“不知允見了那台元人,上國天使知不知曉孤是受了蒙騙。他詐稱是赤尾寨社家臣,孤這才接見,豈知赤尾嶼已被台元賊軍奪了,他們到了孤面前哭訴求援,孤這才知道……”

“昨天夜裏才知道,毛大人途中也會向天使說明的。”

所謂寨社,是琉球這種群島國家的特有產物。沒辦法,島和島之間天然被海洋分割,島上自有本地豪強,小的島上實則是地方自治,大的島上也都是宗室分藩。

琉球一統的保證,是民間禁止私藏兵器,軍事都由中央把控,形成了一種庫理軍制。首裏城附近,設立了諸多親軍衛隊,分別隸屬於三個庫理。

這三個庫理的衛隊,也只是輪流守衛首裏城附近一帶。

而其他島上,大體上其實就是沒有正規軍隊的狀態,只有一些鄉勇民夫。哪怕這樣的鄉勇民夫,也只是允許一些地方大族酋長組織起來結寨自保,這就是寨社一詞的由來。

所以尚清看似有“北征”的武功,實則不算什麽。

當此之時,整個琉球軍隊的裝備,不過五百余張弓,三百余杆鐵槍、三百余領甲胄及一些刀、矛。

這樣的武力,在大明面前除了躺好,又能怎樣?

那霸港外,十四歲的直王子興高采烈地登上了大明東洋海師護衛著的大明封舟,官名法司、統領其中一庫理的重臣毛龍吟則凝重地回望了一下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