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神格,性格

草原之上,俺答最近常常坐在大帳裏沉思。

他心裏漸漸變得越來越無力,那是一種不能對任何人流露出來的絕望。

對各部族的再次壓服、繞著大彎派去大明周邊諸藩國遊說結盟,這本是計劃之中的事。

大明的第一步竟然是東征,這確實給了俺答機會,卻不是促使他最終下定決心在去年冬天就開始行動的直接原因。

是那個馬芳。

俺答已經記不清那個半大小子的模樣了,只知道那也曾是自己覺得不錯的一個好苗子。

可是那小子逃回了大明,就算他這些年帶著人找了汗庭不少麻煩證明了他的忠誠和能力,才不到三十的年紀,憑什麽就能做宣寧總兵官?

那個老對手對他的信任不是令俺答絕望的,大明文臣武將竟然能這麽自然而然地認可這項任命、沒有阻攔沒有亂子,才是令俺答絕望的。

那老對手在大明之內的威望,已經高到了這種地步嗎?

同樣身為上位者,俺答太了解這種任命的匪夷所思了。

根本沒什麽道理,資歷、功績、內部排擠爭鬥……那個馬芳憑什麽?

俺答也承認,從過去這些年的戰鬥情況來看,那個馬芳調教出來的大明騎兵已經“深得蒙元真傳”,不輸他麾下精銳了。

可畢竟都不是硬仗。

難道他的資歷和功勞是從幼童時就開始算的?扮做俘虜探聽敵情偷師學藝忠心不改?

那又怎麽可能?幾歲的孩子罷了……

在想了很久,越來越想不通,越來越恐懼於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在他那個老對手的意志下指揮如一的情況下,俺答才認為:在大明東征未竟全功之前,恐怕是最後一搏的窗口期了。

熬不死那老對手。

大明如此大的變化,需要一個皇帝如何殫精竭慮?

可如今剛派了人南下試探,他竟然還有好身體再次禦駕親征。

不累嗎?

大明現在不是只有一個敵人啊!

皇帝不在京城,東征的壓力、都城的內部問題、前線的戰事決斷……西征了數年感覺身體已經走下坡路的俺答表示不理解。

他走出了大帳,看著夏日裏水草肥美的草原,仰頭望著長生天。

熬對手的過程,也是熬自己的過程。

“……不會有更好的機會了。”

俺答確信了這一點,於是恢復了堅定的模樣。

“讓他們過來吧。這個冬天,就是決戰了。長生天子民的將來,只有用血去爭取!”

汗帳的遠處,臣服於汗庭的各部族都過來了。

俺答從西域回來、不再出征後,他們重新直面這個梟雄每天帶來的壓力。

可這一次,他們實在很懷疑俺答的計劃能不能成功。

就算他在西域戰無不勝,可面對大明,他一直在逃避。

真的要證明他自己嗎?

……

朱載墌對東瀛那邊計劃的處置意見是:質子計劃。

質子這種事情,不新鮮。

只不過一直到現在,東瀛那邊依然盛行這種事。

分家或家臣,家裏的孩子自小就被送到本家去。看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其實就是質子。

東瀛那邊還是要用許多本地大族,那麽過渡階段,要求他們派出質子到大明,也很合理。

朱厚熜這才給了回復:可,但改為留學。

送過來,是改造的。要進學,就該交學費。

只此一代,仍憑過去的地位和身份影響力,暫處高位。從下一代開始,能不能任官授職,要靠考了。

大明何必花那麽多錢養著那麽多質子?

讓他們的子嗣到大明來接受更先進的教育,不算虧待他們吧?

雖然難免仍有質子之實,卻溫和了許多。

朝廷旨意開始發往東瀛,那邊如今三路東進。

北面,夏言帶著海師陸戰兵撲往京都;南面,俞大猷在陸上,嚴世蕃在海上,近畿以西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一時之間,本州島西部的山地裏,聚集了大量敗兵,圍繞在那山地諸國的守護周圍瑟瑟發抖。

而他們則留給了戚繼光。

弱冠之年,再遇唐順之,兩人的“剿匪”之路也順暢。

關鍵是西國大勢已去,明軍都能如此大張旗鼓地東進了,他們還能有活路嗎?

唐順之嘴上說“推平”,在四國島就把剿撫並用玩得很順暢。

如今朝廷旨意雖然沒來,但唐順之也知道在這裏不會有更好辦法。

首先仍舊保留一些人的地位和利益,穩住地盤就行。

而奉命盯著九州島的薛翰也沒想到還能等到大功勞。在九州島上有大批義軍、援軍準備的冒險渡海行為中,噸位巨大的玄龍艦轟了個爽。

消息報往唐順之,只有簡簡單單八個字:九州倭賊軍心已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