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安家費不是那麽好拿的

廖振宇有一點想對了。

西海大學的論文事件以後,王浩成為了學術名人,最少在學校裏是這樣。

王浩只有二十四歲,和好多研究生一樣的年紀,他的長相還有些面嫩,穿著休閑、運動裝走在校園裏,很容易會被認成學生。

現在不一樣了。

當走在路上的時候,認出他的人明顯增多,其中學生還稍稍好有些,大學裏的教職工好多都知道了他。

早上,例行去跑步鍛煉,他連續被打招呼了三次。

“王浩老師,來鍛煉啊!你起的真早,來多久了?”

“王浩啊,你這麽年輕,就是應該多鍛煉,否則身體慢慢就胯了,現在的年輕人,能堅持鍛煉的很少。”

“我有個閨女,長得倒是周周正正,快一米七的身高,身材倒是挺好,就是瘦的和麻杆一樣,一點力氣都沒有。我總是說,你要多鍛煉,昨天還和她說起你呢,怎麽樣?回頭我介紹你們認識……”

王浩正慢慢想前跑著,聽罷腳步踉蹌差點摔倒。

他都想說一句‘大爺,你這個說話,真是神轉折啊’,想想還是算了。

在連續跑了不到三千米,累的氣喘籲籲感覺也差不多,就快速到食堂吃個早餐,隨後就去了綜合樓辦公室。

門口,有個年輕記者等在那裏。

當看到王浩走過來以後,他立刻就認了出來,隨後滿是熱情的問道,“是王浩老師吧?能對你進行個采訪嗎?”

“采訪啊?你問吧,說幾句就行吧?”王浩停在門口,左右看看。

年輕記者說道,“我想采訪一下你的論文內容,是你在網上發的,暫時還沒有發表的幾篇論文。”

王浩稍微來了點興趣,想了想道,“跟我來,還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吧。”

他帶著記者去了教研室。

教研室所處的位置不太好,但關上門以後確實是很安靜,只是稍微有一點悶,只是做個采訪倒是沒妨礙。

“就這樣說嘛?”

“對,我有錄音筆,開始嗎?”

“好。”

王浩倒是感覺無所謂,只是說論文的事情,不牽扯其他內容,錄音也就錄音了,就當做教學科普,“我在網上發的三篇論文,都是純數學研究論文,一篇是大論文,六十多頁,是對十三類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研究。”

“特定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研究,往往只是個小成果,我就是把十三類求解研究總結在一起發表。”

“有一種求解很有意思,很多偏微分方程是無法求解的,也就是無法用表達式代表解,但是卻可以……”

“還有一種特例……”

王浩連續解釋了十幾分鐘,還感覺有些意猶未盡,但覺得時間有點太長了,就幹脆轉到下一個論文內容,“下一個論文很有意思。”

年輕記者頭暈目眩的聽完,聽到說‘很有意思’,又帶著期待重新打起了精神。

“是一類拋物型Kirchhoff方程解的性質研究,Kirchhoff方程解,很經典,拋物型就更是經典,應用廣泛……”

“這一類Kirchhoff方程,它的解往往很有研究價值,證明爆破性質的意義在於……”

“烏拉烏拉。”

王浩針對Kirchhoff方程的研究,連續說了有十五分鐘,感覺也差不多介紹了個大概,就轉到第三篇論文,也是最有含金量,意義最大的‘蒙日-安培方程’研究。

這時候,年輕記者終於忍不住打斷了,他趕緊說道,“王浩老師、王浩老師,今天就到這裏吧。”

“我的收獲很大,謝謝你的配合。”他說完關掉了錄音筆,拿起東西趕緊走了出去,心中無比後悔過來采訪。

年輕記者自認為是很聰明的,他發現網上有很多對於王浩之前七篇論文的分析內容,發布出來有好多人看,甚至有好多人研究著發表看法。

他就想著來采訪‘剩余三篇’,論文都還沒有發表,就提前把內容爆料出來,關注的人肯定會更多吧?

現在年輕記者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快步走出去的時候,嘴裏忍不住嘟囔著,“怪不得,很少有人來采訪數學家,來采訪的都是那些學術媒體。”

“原來是這樣!”

“就連采訪的過程都是一種折磨,發布出來有人關注才是怪事!”

教研室。

王浩有些意猶未盡,甚至稍稍有些遺憾,被記者采訪說點專業的東西,類似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可惜了!

那個記者走的太快,讓他都沒能全部說出來。

蒙日-安培方程,多麽美輪美奐啊!

現在已經到了學期末,下一周的課程就是最後一堂課,再過半個月時間就到了考試周,考試試卷也要開始準備了。

這個倒是容易。

王浩拿出了全部的教案,把平時的習題全部摘抄起來,隨後思考著把每個題目,稍稍降低一些難度,都變成對基礎公式、定理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