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震驚!西海大學竟然進行內幕交易!

國際輿論也很快傳到了國內。

實際上,國內收到消息的時間更早一些,只不過因為成果還沒有發布,有一些媒體發布‘小道消息’也沒有人關注。

現在研究已經發表出來,即便只是快訊的形式,還是吸引了很多人關注,主要是因為成果太震撼了。

這可是超導的奧秘啊!

之前的‘超導定律’研究就已經非常震撼,已經破解了單元素和超導臨界溫度之間的關系,好多學者都認為下一步研究肯定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不要說是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有可能的。

當時有了解內容的學者進行了科普,超導定律進行下一步拓展,復雜度是與指數形式提升的。

很少有人敢去想,只過了這麽短的時間,王浩就能夠完成研究。

這種速度實在太震撼了。

同時,許多人也為成果感到震撼,國內輿論討論個不停,最主要圍繞在超導的研究領域,國內已經遠遠領先於國際。

王浩和他的團隊,自然是屬於國內的研究。

國內輿論出現了很多贊嘆的聲音,“超導就代表著未來幾十年科技騰飛的基礎,這個領域國內已經領先了!”

“後續的應用也肯定會領先,王浩大神已經研究出了理論,後續就會涉及應用!”

“高溫超導材料很快就有新突破吧?”

“按照王浩大神最新的成果,需要在辦公室裏坐的計算,就能夠知道什麽樣的材料,超導臨界溫度更高,超導技術可能定會迎來騰飛!”

相比大眾輿論,學術界則更關心具體論文內容。

《科學》雜志只是發布了成果的快訊消息,並沒有具體的論文內容,更多學者想知道究竟該怎麽樣去計算。

如果像是超導定律一樣做計算,那麽肯定會引領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不要說是物理界的學者,其他領域的學者也很關心成果。

因為成果本身關系到了超導技術,而超導技術被認為和核聚變技術等同,能夠引領人類科技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麽研究達到了什麽程度?

是否能通過直接的計算,就能夠知道什麽樣的材料,具有高溫超導的特性?

在看到正式論文之前,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水木大學。

邱成文坐在數學中心的辦公室裏,看著《科學》雜志上的快訊報道,心裏都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之前比爾卡爾離開的時候,和他說肯定會有大成果,但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麽重大的成果。

“怪不得卡切爾一直待在西海大學,能有這樣的成果,即便是呆上一輩子也值得了……”

邱成文有些郁悶的想著。

如果成果真如同《科學》雜志刊載的那樣,其中的每一個研究人員的名字,都會在超導技術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邱成文甚至有些羨慕比爾卡爾,他確實是很著名的數學家,還拿到了最頂級的菲爾茲獎,但這個成果實在太震撼了,已經遠遠超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層次。

當一個研究能夠帶動人類科技取得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就已經不能夠用獎項來衡量了。

“看來林伯涵去西海大學是對的,卡切爾和王浩一起做研究也是對的。”

“唉~~”

邱成文思考著不由嘆了口氣。

林伯涵去了西海大學以後,馬上就有了一系列的成果。

雖然大部分只是輔助做研究,只是在論文上掛一個名字,但能夠參與如此重大的研究也很了不起。

這肯定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感官。

比如,認識林伯涵的人。

數學科學中心有不少人都認識林伯涵,他們肯定會羨慕現在的林伯涵,那麽他們會不會考慮去西海大學呢?

邱成文的擔心不無道理。

數學科學中心的好多學者都非常羨慕林伯涵,其中有做拓撲學研究的,就更是無比羨慕了,他們想著自己去了西海大學,肯定不比林伯涵做的差。

比爾卡爾也同樣如此。

比爾卡爾加入了水木大學以後,並沒有什麽重大的研究成果。

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代數幾何領域的研究非常復雜,有些人一輩子也就想有什麽成果,即便作為菲爾茲得主,想要有成果也是非常困難的,而比爾卡爾和王浩一起做研究,就能夠有如此重大的成果,即便只是掛一個二作也很了不起。

一時間,數學科學中心有些人心浮躁。

於此同時。

貝克·坎貝爾正坐在辦公室裏,查看著《科學》雜志最新一期的內容,他從中很驚訝的看到了王浩的研究成果,而且成果的介紹還占據了五頁的內容。

只是一個成果快訊就占據如此多的版面,還是《科學》主刊近幾十年來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