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落寞的專家們,新的方向?王浩:回去就完成研究!

王浩還是第一次建立專門進行材料研發的任務。

和其他的材料研發不同的是,他所進行研發的材料是超導材料,另外,材料研發依舊依靠的是數學邏輯,而不是應用材料領域的內容。

這個研究是以‘M1型’元素組成為基礎的。

現在還只知道‘M1型’的元素組成,並沒有其他相關的進展,但主體方向還是清楚的。

研發最主要就是,材料實驗的過程中,解決元素匹配相沖的問題。

元素匹配相沖,和之前的理論研究直接相關。

比如,兩組不同的元素組合,一組計算後得到的超導溫度是20k,另一組得到超導溫度是30K。

兩組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質不一定是25k,也許會只有10K,甚至可能會更低。

這就是元素組合的相沖問題。

之所以會發生元素組合的相沖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元素個數太多,依照半拓撲的研究就無法做出計算,就只能在實驗過程中不斷解決‘相沖’問題。

比如,有一個物質的分子,是由三種元素、七個原子組成,在添加一個新的元素,減少兩個原子,會不會降低超導臨界溫度,就是主要研究方向。

當然了,新材料研究不是這麽簡單的。

在新材料的研究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做實驗,來合成一些新的物質,中途就要不斷的進行校正和改善。

校正和改善的過程,就是判斷元素相沖,來指導研究方向的過程。

在過程中還要不斷的進行復雜的實驗,也包括交流重力實驗,從而得到很多的數據進行相應的判斷。

顯然,新材料的研究會是非常復雜的過程。

同時,研究的意義卻非常重大。

這是一個把理論轉化為應用的過程,只要能有一點點的小成果,實驗的整個過程,就會對於未來的研究很有參考價值。

材料的研究,也包括超導材料的研究,經驗積累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能夠積累到經驗,得到相應的成果,因為超導材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拓展開來有很多的方向,後續想要再有成果就容易了許多。

這也是王浩決定建立一個超導材料研究任務的重要原因。

只要能夠完成一個研究,那麽後期就可以根據研究的過程,參考著去把控方向,從而有一個個的成果。

他希望能完成從理論到應用的第一步。

超導材料的研究,顯然是一個大項目。

科技部門已經做出了決定,將會建立一個大型的高溫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理論支持就來自王浩的研究,是以物理實驗室、244工廠的數據為基礎的。

新的研究中心還在計劃中,但專業的材料都已經入駐了,是航天材料院、科學院材料所等幾個機構,聯合組建的一個團隊。

他們的臨時研究場所,選址是在一座改造的工廠。

同時,王浩身上也多了個職位——高溫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之所以是副主任,是因為他並非材料研究的專家,而是主要提供理論支持,配合進行實驗研究。

正常來講,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以後,才會確定主任的人選。

當前王浩就是研究中心相關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他也可以直接參與到實驗中,並指導去做什麽樣的研究。

上級對於高溫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確實非常重視,只是剛剛確定要建立,就快速組建了材料團隊,並且已經進行了選址、建立臨時實驗室。

這主要是因為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實在太重要了。

在王浩的研究成果公開以後,好多國外的機構都開始進行研究,他們有了‘直接應用’的資料,自然要領先一步提前布局,希望能夠早一點研究出來,讓國內的高溫超導材料,優先投入到工業的運用中。

作為高溫超導的材料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王浩主管的是理論研究工作,他也開始為新材料研究做準備了。

他在西海大學組建了專門的計算組,提前開始做復雜的計算工作,人選主要由代數幾何的學者們構成。

這個計算組是可以選擇性加入,但新聘任的代數幾何學者們大多都加入了,原因也很簡單,加入到計算組中,等於是參與了材料研究的重大項目,也能夠拿到更多的補貼。

每個人都知道超導技術材料即將迎來騰飛,參與到引領科技騰飛的高端研究中,才能獲得更好的前景。

……

距離國際超導材料與機理大會還有一段時間,王浩並沒有著急去做新的研究,而是開始安心的帶學生,也享受一下輕松悠閑的生活。

當然,他還是要處理一些工作。

比如,梅森數實驗室和航天局合作進行的項目,核心算法已經快要解決了,他花了一段時間,耐心的做主算法的數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