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項目展開,發現技術飛躍式提升的鍥機!

百億級別的項目,前期的準備工作都是非常復雜的,同時也會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

除了一些確定大機構以外,還有一些實驗組也加入進來,比如,和超導材料研究中心有合作的西海大學計算組。

計算組,也就是‘代數幾何計算組’,最初是西海大學聘用大量代數幾何專家組建的。

現在計算組的負責人已經成了張鶴。

張鶴是首都大學畢業的優秀博士,加入計算組以後很快就嶄露頭角,晉升成了小組組長,後來又升到了主任職位。

計算組只是一個數學研究組,歸屬西海大學理學院,但他們所做的半拓撲元素計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超導半拓撲理論的元素工作計算,積累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材料研發,憑借的是基礎理論、經驗、以往的數據等,運氣也是少不了的因素。

計算組提供的是基礎理論數據支持,對於研發工作的幫助很大。

王浩是項目的申請人,但大部分項目相關的事物有其他人來負責,他的重心還是放在研發工作上。

他主導一階鐵超導材料研發,也需要基礎支持,需要其他人提供意見支持,有大量專業的人員幫助計算,並提出以數據為基礎的意見,也會讓研發速度大大加快。

百億的項目,大部分經費都要投入到材料研發和反重力特性檢測上。

其中有一個非常耗經費點,就是新材料的實驗室制造,材料研發出來肯定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制造,才能去做反重力特性檢測,但新材料制造肯定沒有工業化生產,只能在實驗室進行制造。

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就不可能分出太多精力,放在已研發材料的制造上了,一部分工作就要分配出去。

這也就是其他實驗機構參與的原因。

每當研究出一個新材料需要制造的時候,就會把一部分過程分配給其他的實驗機構。

首先就是制造材料,都是實驗室制造,然後是調整布局的設計,如果是兩種材料都是超導好做。

在完成新材料的制造後,就是進行反重力特性的檢測。

反重力特性檢測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進行反重力特性的常規檢測,另一種就是進行臨界超導的特性檢測。

強湮滅力場選用高壓混合材料,是因為高壓混合材料能夠在達成超導狀態前,就激發出反重力特性。

之前並沒有金屬超導材料表現出同樣的特性。

一階鐵出現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一階鐵制造的超導材料,有的就能在沒有達成超導狀態時,激發出反重力場。

這也是一階鐵材料被看好能夠頂替高壓混合材料的直接原因。

其實王浩最想做的是對比實驗,也就是制造同樣的鐵元素化合物,區別只是常規鐵和一階鐵,再對比兩個化合物的反重力以及超導特性。

可惜,常規鐵無法在達成超導狀態前,就激發出反重力場。

所以對比也只能是對比超導狀態。

這就和強湮滅力場無關了。

在不斷做研究的過程中,實驗組也發現了一種鋰元素化合物,表現出了超導反重力特性,只是激發的反重力場強度非常低。

“只有不到0.1%。”

“我們只能看到很微弱的數據,最開始還以為是誤差。”盛海亮做報告時說道。

何毅分析說道,“這可能和鋰元素的金屬活躍性強有關。”

“有可能。”

王浩做了個點評。

何毅的說法涵蓋了大部分可能。

大部分活躍性強的化合物、元素,表現出來的反重力特性就差一些,很可能和半拓撲結構有關。

活躍性強,半拓撲結構就不穩定,容易被破壞。

反之。

當一個元素或化合物性態穩定的時候,超導臨界溫度可能就低一些,但相應的反重力特性就會高一些。

這不是定理,只是大部分情況的綜述,因為影響超導臨界溫度以及反重力特性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從活躍性上去判斷。

經過不斷的實驗,倒是可以確定一個問題,一階鐵的特異性影響了半拓撲結構的穩定。

這也就導致含有一階鐵的超導材料,臨界問題相對會高一些,表現出來的反重力特性低。

同時,也有好幾種一階鐵材料,會在達成超導狀態前,就可以激發出反重力特性。

……

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實驗,大量的成果。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裏,超導材料研究中心拿出了六種一階鐵超導材料,其中臨界溫度的最高數據是231K(-42.15℃),研究出來時就被認為會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只可惜,高臨界溫度的材料不具備反重力特性。

另外,有四種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有兩種可以在達成超導狀態前,就激發出反重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