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火山

一隊葫在噴水式推進的位移下,從遠方緩緩向著霍古這邊靠近。

事實上,霍古並沒有因為有了新的設計就拋棄掉葫的設計,在將整個根莖系統的大體雛形構建完成後,便分配出一部分的有機物質,重新制造出新的葫群。

當然,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發生諸如被石塊劃破表皮的情況,在壁細胞的外側,利用壁細胞死亡的累積疊加,制造出單層薄且具有一定程度韌性的角質層。

如果只是單純被沖上海岸那種程度,石塊已經不能再劃破葫的表皮,除非再次遭遇類似狂猛浪潮般的災難。

防禦力上升代價就是速度下降,不過不要緊,葫的定位已經從‘逃跑者’轉變為‘采集者’,作為海洋中的移動收集平台存在。

覆蓋著海底的根莖系統存在著極限,那就是只能收集到接近海底的有機材料,海裏和陸地不一樣,是一個三維立體的活動空間,如果僅僅只在一個二維平面上的有機材料,那無疑是一種浪費。

葫群接近到瘤狀團塊附近,瘤狀團塊上的某個部位存在著數十個凹洞,葫個體的首部與洞口對接,由此完成整個有機材料轉移的過程。

當初在構建根莖系統的時候考慮到運輸上的問題,霍古幹脆將儲存材料的‘倉庫’,自己設計感知細胞的隔間空腔內。

這些被轉移的材料,氨基酸會被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然後從水溶液中剝離,儲藏在一個專門的空腔內,采集到的其他各種元素也是如此,被制作成單質後,儲藏在專門的空腔內,以備日後使用。

一切都按照著預想當中的那樣順利的進行著,倒不如說,根莖系統的設計要比有機材料的收集早上太多時間完成。

現在的情況是有機材料吃緊。

所以,關於設計比葫在水中移動能力更加高效、快速、持久的細胞集群體的事情,霍古決定暫時先放一放,等待一段時間再考慮。

還有件事,霍古需要去做,那就是去摸清楚這座火山島的具體情況,身邊存在著這樣一個危險的鄰居,它有必要去親眼確認一些信息的真實性。

畢竟,這關系到它自己的生死,它可不想突然被這個鄰居送驚喜,這世上很多事情搞不準就那麽突然間就發生,就比如它當初的‘穿越’。

分散出一部分的注意力,將其集中到那條正在攀爬柱狀節理石壁的主根,在這條主根上,長著一個眼睛,方便霍古觀察外部的環境。

透過眼睛傳遞回來的電信號成像,霍古終於近距離看清楚火山島遠離海岸的內陸區域,具體是個什麽樣子。

荒蕪,非常的荒蕪,翻過石壁後,上面一整個平面就是整塊大巖石,巖石上面滿是形似烏龜甲殼上紋路的裂痕,不過這些裂痕只存在於大巖石上,小石塊上反倒沒有。

霍古估計這是急速冷卻造成的結果,即便是沸水,在面對至少七百攝氏度高溫的熔巖流,幾乎和涼水差不多,也能起到與涼水一樣的‘冷卻’效果。

主根從石壁邊緣彎折,平攤在石面上橫向生長。

同時,主根上的根須也沒閑著,深入到周圍的石面內,既能給主根提供固定,也能讓霍古了解到周圍的元素結構。

主根上的眼睛眺望著這座島嶼中央的最高峰,那座還在冒著大量煙塵,好似工廠巨型排煙囪的活火山。

很快,主根來到了山腳下,這裏存在著大量的小塊碎石和火山琉璃。

這些小碎石本來是火山口邊緣的石頭,經受著火山的炙烤,還有冥古宙沒日沒夜下著的大雨,一冷一熱下,很快就會承受不住,碎成這樣的小石塊以及琉璃晶體,滾落到山腳,於是便造就了現在的地貌。

如果是之前的話,可能還比較麻煩,因為需要考慮到碎石和琉璃銳利的棱角。

但是現在,這種地形對霍古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主根的移動不是依靠肢體驅動來實現,而是‘生長’,就是類似植物那般,依靠細胞分裂來實現位移。

慢是慢了點,但這種慢是相對於動物而言,和植物對比的話,那就是神速,因為有著霍古這樣的超級意識在進行著宏觀調控。

主根毫不畏懼的躺了上去,一路筆直向山頂進發。

考慮到這個陡坡是由小碎石和琉璃塊組成,存在著滑坡的可能,尤其是時刻被雨水沖刷的這種環境,霍古又調遣來一條主根,像盤山公路以環繞火山的方式向山頂進發,這樣即便原來的主根遭遇滑坡脫落,環繞的這條主根也能頂替第一條,只是花的時間會比較多。

所幸,霍古並沒有用到第二條主根,第一條主根來到了山頂的火山口。

濃煙滾滾,炙熱的空氣,因為是堿性火山,空氣中的金屬離子濃度非常高,沉浸在這種環境裏,地上的鐵砂全部都變成了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