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抉擇

要想在考古領域站住腳跟,僅僅只專研生物學是遠遠不夠,還需要將知識範疇拓展到地質學領域。

得益於以前的知識,霍古身處在這個陌生地方才不至於那麽被動。

將火山巖給納入主根,是為了借助這塊火山口附近的小石塊,分析出這座火山內部熔巖的大體元素比例。

沒有采用海岸邊的火山巖,是因為海水一定程度上與巖石發生化學反應,又造成分析誤差的風險。

沒有采用火山腳下的巖石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和新生代的地球下雨環境不同,由於火山灰的緣故,冥古宙的雨水富含著各種化學物質,而且還是每時每刻都在下著大雨淋著那些火山巖,從這些火山巖上了解原本的元素比例,難度可是相當大。

分析熔巖的元素比例有什麽用?

知道了元素比例,自然就能推測出這座火山內熔巖的一些性質,比如揮發分、粘度以及流動性。

這些性質,決定了積蓄在火山內部的熔巖會以什麽樣一種形式得到釋放。

如果富含二氧化矽和揮發分,熔巖的溫度就偏低、粘性大,流動性差,當火山爆發時,主要以爆炸形式來釋放能量,非常的猛烈狂暴,還會釋放大量的火山灰、火山彈噴出,相當危險,假若能量足夠巨大,甚至還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沖擊波。

而巖漿含二氧化矽成分低,含揮發分相對少、溫度高、粘度小,巖漿流動性也就大,這種熔巖火山噴發相對顯得寧靜,會類似夏威夷火山那樣的溢流式噴發,只要不是腦袋缺根弦,主動往熔巖溢流的方向站,基本不會有傷亡。

“這就是這座島嶼面積會比較大的原因,雖然一早就猜到,沒覺得有什麽太過驚訝的必要……”

“但這座火山熔巖的流動性倒是比預想的要高很多,這倒是很值得高興。”

流動性高的熔巖,冷卻凝結後為大面積的熔巖台地和盾形火山,當初看到這座火山的外觀時,霍古就抱有懷疑,現在終於從獲取的信息中得到了確切答案。

“流動性高,那就意味著,即便這座島嶼是座活火山,也不是不能利用,只要能稍微改造一番……”

思緒漸漸飄遠,總結兩條主根傳遞回來的信息,這座火山的三維立體投影呈現霍古的思維中,雖然並沒有火山內部的信息,但可以通過外形進行推斷,以霍古的知識積累,這並不是什麽太過困難的事情。

陷入良久的沉思,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被另外一件事情把它從思緒中給拉回現實。

爬山花費的時間可不短,在這段時間裏,有機材料總算收集足夠,霍古知道,是時候開始設計創造新品種的細胞集群個體了。

霍古習慣把問題給簡單化,然後以簡單且高效的方式迅速解決。

將思緒中雜亂的念頭全部清空,回憶著驅使葫群時,葫個體所表現出的種種問題,霍古直接總結為一個核心——體型。

正因為體型太小,所以在防護上,才會如此的脆薄,只是簡單地石塊刮蹭,都有可能造成致命傷害。

體型小,承重能力自然也就小,在承載感知細胞的數量就會少,也就是說,生命場的覆蓋面積會小。

固然可以通過個體中繼的方式,實現生命場覆蓋面積的拓展,但是這種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延時,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不可靠。

“決定了!就設計一副堅固且龐大的軀體,以那股超級浪潮作為假想對手……”

“……至少要達到承受一次後,還能毫發無損的那種程度!”

一條長長的脊椎骨浮現在思維中。

要想設計龐大形體,首先就需要有一套堅固的骨架系統,支撐起整個軀體,像葫那樣沒有一丁點骨骼支撐的軟體設計是肯定不合適。

真要按照那種方式設計出來,那就是一團行動困難的軟肉。

“呃……這樣不太好,這種連串脊椎骨太沉了,如果再增加厚重的外甲,那對速度影響會很大……”

“況且還需要盡可能的空余出更多的載重量,承載數量更多的感知細胞……”

思緒中的脊椎骨被重新打亂,回歸到原點,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

“……那我該用那套骨架設計會比較好?”

霍古這樣自問著,重新思考其對策。

“也許……”

霍古的思維中忽然靈光一現。

“如果是需要考慮到物種進化,脊椎自然是最佳選擇,但我不需要考慮這點,所以也就可以超出常規……”

“在自然界中,主要圍繞的是‘誰能活得更久’,而不是‘誰的設計更完美’,系統完善復雜的物種比生命系統簡陋物種更先滅絕的例子,在地球歷史上從來就沒少過。”

權衡再三,霍古終於肯狠下心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