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世界論

‘天空海洋論’在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采集者們對世界的認知觀裏,世界就是海洋,就是充滿著水,而海面上充滿氣體的地方,則是世界之外。

很快,這個推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畢竟新世界的發現對於平均智商處於‘弱智’水平的采集者們,可是相當科幻的東西。

世界的結構得到了刷新,從一個擁有厚度的立體平面,變成形狀近似千層面的結構,這個‘千層面’總共由兩種立體平面組成。

分別是它們生存的‘海洋面’和‘氣體面’。

“可又該怎麽解釋,海洋沒有整個掉落下來?”

智能體中層的一個采集者個體對‘天空海洋論’的個體提出反駁。

任何事物都會往下沉,這是智能體的采集者們處理諸多問題後,得到的公理。

這條公理適用於所有的物質,而現在這個新世界的模型一旦導入這條‘下沉公理’,那無限疊加的‘千層面’,就會因為受力過重,整個結構發生崩塌。

“也許世界不應該是一疊疊,而是一個巨大的泡泡,只不過它太大了,我們感覺它是個平面。”

這個世界模型剛出現就被一個采集者提出,立刻就遭到某個‘天空海洋論’的支持者反駁。

“那該怎麽解釋海底?”

“還有,熔巖又該怎麽解釋?”

由於是遺傳記憶,每一個采集者都擁有冥古宙時期,霍古和暝兩個家夥戰到昏天黑地的信息記錄。

也正是基於這些記憶信息,它們知道了地底的巖層下方,是灼熱到能將它們瞬間碳化的熔巖。

聽到反駁,提出‘泡泡世界論’的采集者不慌不忙的給出解釋。

“首先,我們知道,水和熔巖接觸,是會形成石頭這種東西。”

“那麽很顯而易見,我們的海底是因為海洋和熔巖接觸而誕生。”

“在早期,我們的世界,是一個純水球,這個水球巨大無比,而這個水球的外面是海洋,不過和我們的海洋有些不同,是熔巖組成的海洋……”

‘泡泡世界論’的提出者向一眾中層的采集者們侃侃而談的介紹自己構想的世界模型,不過,智能體中層的其他采集者們沒忘記自己的責任,它們需要解決問題,給出答案。

“快點說重點,我們的問題是天空為什麽會下雨。”

聽到其他采集者個體的催促,‘泡泡世界論’的提出者也意識到自己跑偏了,回答。

“好了好了,別著急,我這就說明……”

“拿現在的環境對比至高意志存在的那個時期環境,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水達到一定溫度後,就會改變原有的形態,變成氣,而氣會和水分離。”

“一開始的大水球和熔巖接觸,於是一個巖石球就出現了,它是中空的,因為水球裏面的水沒有和熔巖接觸,所以沒有形成巖石,內部也不是實體。”

“但是熔巖的溫度還是存在的,水被熔巖給加熱了,水變成了氣,升到了巖石球內壁的上面聚集,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落下,於是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雨。”

當‘泡泡世界論’的提出者介紹完它的構思,也就意味著一個新的模型被建立起來。

然而,這個模型仍舊無法說服所有的中層采集者。

“泡泡世界論確實很精彩,但是,這個模型又該怎麽解釋我們以前所遭遇的大冰封時代?”

正如質疑的那樣,如果世界外面都是熔巖,那就不可能出現低溫結冰這種情況。

“這個……”

‘泡泡世界論’的提出者陷入了語塞狀態,它也沒辦法給出一個讓自己能夠信服的解釋。

質疑者繼續發言。

“還有,天空夜晚出現的那些閃閃發亮的光點,以及白晝時出現的大火球,又該怎麽用‘泡泡世界論’解釋?”

如果說,前面的問題只是動搖了泡泡世界論的根基,這第二個問題則徹底推翻了這個理論。

質疑者想其他同類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相比較起來,我倒是覺得第一個世界模型可信度更高……”

“不過,我也不完全認可第一個世界模型。”

“無限疊加的世界模型,怎麽想也不可能的吧?所以我認為世界就兩層,我們現在的是下層海洋,海洋上方的則是上層海洋,中間隔著一層氣體夾層。”

新的猜測自然引起了新的質疑。

“那麽,又該怎麽解釋,為什麽上層的海洋沒有從上面掉下來?”

‘雙層世界論’的提出者給出解釋。

“因為有東西支撐著,那個東西是實體,而且很堅固,把上層海洋給完全整個的托了起來。”

“東西?什麽東西能有這麽大的力量?”

“怎麽可能有那種東西,這可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