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吞星噬地

一個穩定的單恒星系統,擁有一顆質量相當於三倍太陽質量的黃矮星,以及一顆三十倍木星質量的氣態巨星。

恒星與行星的強引力相互糾纏彼此,構建出一個非常穩定的天體結構,不會輕易的被其他恒星系統的恒星所捕獲。

然而今天,恒星系統中的寧靜被打破,有外來者從其他地方進入到了這個恒星系統中。

巨大的光芒散發出來,這個光芒散發源的尺度,儼然已經快要接近小質量紅矮星的尺寸,乍一看,就仿若恒星系統中突兀的出現了一顆小體積的白矮星。

外散的光壓甚至壓過了黃矮星的太陽風,使其發生分流,氣態巨星更是有數萬噸的氣體物質飄飛到宇宙中。

光芒轉瞬即逝,顯露出來的是一個巨大的結構,結構呈扁平狀,兩個圓盤的圓面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由兩根長條引力環連接彼此。

長條引力環保證了兩個圓盤不會因為引力而相互撞在一起。

俯瞰兩個圓面以及一對連接的長條引力環,如此巨大結構的整體輪廓類似操場跑道的橢圓形。

這正是采集者們構建的吞星巨構,如今已經構建完成,正在通過吞星試驗來測試這種巨構的實際性能。

一股強大的電磁雷達波從吞星巨構上釋放,掃描恒星系統內的環境。

而後,吞星巨構鎖定作為目標的氣態巨星,那顆相當於三十倍木星質量的行星。

吞星巨構陡然間開始位移,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提升到很高的速度,幾乎可以說才過去了幾分鐘,擁有極大質量的吞星巨構就到了作為目標的氣態巨星附近。

吞星巨構並沒有慣性刹車的情況,傳統力學在這一刻似乎已經死了,吞星巨構前一秒還在以很高的速度移動,下一秒卻突兀的靜止在氣態巨星的附近。

吞星巨構將自己的中部,也就是兩根長條引力環中間的空档部分對準氣態巨星,而後開始逐步靠近氣態巨星。

氣體四溢,吞星巨構本身的質量撕扯著巨星本身,讓上面的一部分氣體飛舞到宇宙空間中。

通過激光測距,吞星巨構精確的將氣態巨星安置在中間,在下降的過程中,以與長條引力環銜接的部分為翻轉軸,兩個巨大如行星般的圓面緩慢的在翻轉,最終都將圓面朝向氣態巨星方向。

“激光校對,測試是否保持平行。”

從巨大圓面的輪廓處,釋放出一束束校對激光,通過激光測距,來確定吞星巨構的兩個巨大圓面是否保持著平面並行。

“測試結束,確認並行,等待下一步指示。”

“開始超光速,前往目的地,坐標……”

整個吞星巨構的所有引力環都在制取負物質,前方引力環制取出來的負物質會通過,依托在長條引力環上的管道,轉移到後方的圓盤中。

兩根長條引力環所制取出來的負物質也會通過依附於其上的管道,把負物質轉移到後方的大圓盤內。

後方的大圓盤同樣會產生出負物質,三方共同制取負物質,讓巨大圓盤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負物質的堆積,實現超光速。

吞星巨構連同存在於兩根長條引力環中間的那顆氣態巨星,隨著後方大圓盤負質量的堆積,開始不符合經典力學的開始一同運動起來,並且很進入到到超光速。

試驗的數據很快就送到了集群率領者那裏。

“不怎麽理想?”集群率領者反問,“不是不需要考慮動量嗎?”

了解情況的采集者解釋,“的確,雖然把行星加速到超光速不需要考慮動量問題,但問題是,行星原本就是在運動中的物體,需要更改行星的運動狀態,亦或者更改吞星巨構本身的運動狀態,二者需要保持相對靜止,否則就有碰撞的危險。”

聽聞同族的解釋,集群率領者也明白是怎麽回事,它沉吟下來思考,喃喃自語。

“……無論是改變吞星巨構本身的速度,還是改變行星本身的運動速度,這些都太耗能量了,二者質量都是非常的龐大。”

“以前有彈星者計劃,改變行星的運動狀態更為可靠。”有采集者提出想法。

不過,很快就遭到了其他采集者的反駁。

“那是意志用了取巧的方法,行星本來就在高速圍繞恒星公轉,那個時候對付帝國的行星推進,很大一部分只是偏轉行星方向,和給行星在原本的速度上進一步提升速度,正常來講,雖然對於現在的我們,改變一顆行星的運動狀態並沒有什麽技術難度,可沒辦法短時間裏迅速實現,星體質量越大改變運動狀態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這和我們構建吞星巨構的最初想法並不相符。”

“這樣看來,吞星巨構就有些太雞肋了。”

吞星巨構的構建目的是為了讓集群能夠采集到更多的物質資源,如果獲取不到多少資源反而還倒貼物質資源進去的話,采集者們可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