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小寒(3)(第3/3頁)

“您不和我說說前朝的事兒?”

他說別老打聽,“後宮不得幹政,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可那些軍機大臣怎麽和您擡杠,你一點兒都不告訴我。”她盤弄著他腰上的葫蘆活計嘀咕,“您不告訴我,我不得擔心麽。”

皇帝擡起視線看著房頂上雕梁,喃喃說:“朝政冗雜,告訴你你也未必懂。你阿瑪那事兒,如今成了拉鋸戰,今兒有人誇他的好處,明兒又有人掘出他的新罪狀來,國丈爺亦正亦邪,鬧得江湖傳奇人物一樣。”

這樣究竟不是好事兒,她嘆了口氣,“什麽時候能完呢,越性兒讓我阿瑪致仕,他們也就消停了吧!”

可政權傾軋,豈是一走了之就成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秋後算賬也不是沒有。

皇帝安撫她,“朕瞧著有緩,你先別慌神。再說削了他的兵權和官職,這是朕最後的懲處,你讓他自請下野,後頭可就沒有保命符了。”

她聽了,老老實實不再說什麽了,窩在他懷裏不吭聲。半晌才道:“我們家的事兒這麽棘手,讓主子為難了。我有時候想,我老逼著您真不好,可我沒法兒,除了央著您,我還能怎麽樣呢。”

他說知道,“朕不嫌你麻煩。當初給你下封後詔書,朕就知道有這麽一天,你阿瑪一屁股爛賬,多少人盯著他呢,除非他躲到天上去。立誰做皇後,這事兒很重大,須得謹慎行事,所以朕一個人坐在養心殿裏,琢磨了一炷香時候。”

嚶鳴呆了呆,經過深思熟慮才花了一炷香,那要是不那麽糾結,大概只要一彈指,不能更多了。

“其實那時候您早就打定主意了,還琢磨什麽!”藏了一匣子她的東西,不讓她做皇後,哪裏能甘心!

皇帝想起來,那會兒正是核舟作怪的時候,他心裏跟油煎似的,考慮一炷香已經是極限了,要是按照他的想法,立刻昭告天下才好。所以自己選的路,就得挺直脊梁走完。他沒有告訴她,軍機處對他刻意維護納辛有諸多不滿,就算阿林保把嶺南賑災一案的罪魁禍首定為薛尚章,也不能完全把國丈爺從裏頭擇出來。

接下來又是幾場晤對,納公爺的花酒到底沒有喝遍整個軍機處,和他不對付的章京眼見扳不倒他,最後把已經退隱頤養天年的多增拱了出來。

多增是當年輔政大臣之首,諸王各據一方,妄圖三分天下時,是他帶頭力挽狂瀾,保年幼的皇帝坐穩了寶座。只是後來因他年紀大了,薛尚章又仗著軍功風頭無兩,他便借嶺南賑災一事自請抽簪了。但他的威望在朝野仍舊無人能及,就算隱退多年,再入宮面見太皇太後,依舊會讓太皇太後奉若上賓。

多增是讀書人,說話辦事極有分寸,也善於引經據典。他把西漢時期外戚幹政導致的一系列動蕩進講似的,和太皇太後說了一遍。臨了道:“彼時薛尚章獨攬朝綱並未令奴才恐懼,因為奴才知道,皇上垂治天下的雄心不滅,大權早晚有收攏的一天。可如今……”說著頓下來,含蓄地笑了笑,“奴才雖已下野,依舊心系朝政。皇上胸襟寬廣,不記前仇,但太皇太後必然不會忘了,當年薛齊是如何聯手把持朝政,鏟除異己的。”

多增並未有意針對繼皇後,甚至對皇帝眼下的處理態度,也未有任何妄加指責的地方,可太皇太後明白,能使退隱的功臣重新出山,必然是朝堂有了失控的前兆。

能怎麽辦呢,只好先行安撫。太皇太後道:“這件事我也有耳聞,只因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大靈便了,所以朝政事物撒了手,一切交由皇帝處置。今兒你進來,我很歡喜,當年的老臣病的病死的死,眼下也不剩幾個了。你放心,這件事我自會和皇帝商議,決不能傷了臣工們的心。你呢,只管仔細作養身子,明年是你八十整壽了,到時候我可是要到府上討杯壽酒喝的。”

這麽費盡心思地應付,才把老多增勸了回去。多增走後,太皇太後便面色不豫,一個人在暖閣裏思量了半天,終於傳了令:“把皇帝請來,就說慈寧宮設了酒膳,請他過來陪皇祖母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