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一段過往的秘密(第2/2頁)

“就跟你們說了吧。”張氏就道,“你爹小時候,在面點鋪子做過學徒,這些功夫,就是那個時候學的。”

“爹還做過學徒?”連蔓兒吃了一驚,這是什麽時候的事,連守信這麽勤快厚道,既然做了學徒,怎麽沒有接著幹下去?

連守信將一個大面團分成均勻地分成幾個小面團,拿起擀面杖,仔細地擀著。

張氏見連守信不說話,連蔓兒又那麽好奇地問,心裏想著有些事孩子們遲早會知道,幹脆趁著今天連守信心情好,就說出來好了。

“那時候你爹還小,家裏為了你大伯的事,剛賣過一回地。你爺沒在家,你奶聽說有人招學徒,就讓你爹跟著去了。你爹學徒那家,是個面點鋪子。”說到這,張氏有些欲言又止。

“做學徒也是……”連蔓兒本想說做學徒也不錯,能學一門手藝,這在她看來是極好的。但是她立刻又想起來,這時候的社會環境,士農工商,廚子根本就排不上號,學徒的地位那就更低了。

而且,學徒都是要跟師傅簽契約的,師傅包吃包住(吃住的怎樣,全憑師傅的為人)。師傅可以對學徒隨意打罵,契約中會有一條,在契約期限內,學徒即便死了,也是白死。而且一般對學徒是不用付工錢的。很多招學徒的,不過是想要廉價的勞力,與簽活契的賣身為奴差不多。

看連守信和張氏的臉色,這件事,怕不是好事。

“那後來那?”連蔓兒輕聲問。

“你爹在那學了半年多,你爺就把你爹領回來了。”張氏道,似乎就想這樣結束話題。

連蔓兒用手托著下巴,做思考狀。

“爺是不願意讓我爹做學徒?那幹啥不一開始就把我爹領回來,還要等上半年?”

張氏的目光有些閃爍。

“娘,這裏是不是有啥事啊?”連蔓兒奇怪地問。

“啥事也沒有,過去的事了,有啥可說的。蔓兒,你沒事幫娘剝兩頭蒜吧。”張氏轉身就要往外走。

這裏面肯定有事,他們卻不肯說。

“娘,”連蔓兒立刻涼涼地道,“你和爹要是不說,我一會問我爺、我奶去。”

“千萬別去!”張氏立刻停住腳,連守信也擡起頭,兩口子幾乎同時說道。

“你們要告訴我,我就不去。”連蔓兒道,語氣裏威脅的意思頗為明顯。

張氏和連守信對視了一眼,夫妻倆都有些無奈。聰明的小孩也有壞處,就是不好糊弄。

“你爺出門,是半年後才回來的,那時候我在點心鋪子裏,幹活勤快,人家不願意讓我走。你爺花了點錢,還托了人情,才把我領回來。”連守信道,語速比平時要快。

連蔓兒毫不掩飾自己目光中的懷疑。

“爹,那時候我爺都回村種地了吧,咋還會一出門就半年?要花錢,還托人情才能把爹領回來,是不是我奶把你送給人做學徒的時候,收了人家的錢啊。”

連守信頓時啞口無言。

“得了,就別瞞著了。”張氏無奈地道。

“都是過去的事了,我還挺喜歡這些活的。”連守信緩了一會道。

“你爺為啥過半年才接你爹回來,是因為你奶告訴你爺,她把你爹送在她親戚家裏住。後來不知道咋地,你爺知道了,那已經是半年之後了。……你爺自己是做學徒起家的,就盼著你大伯能出息,不願意你爹再去做學徒。”

“對。”連守信附和道。

“我大概知道是咋回事了。”連蔓兒小聲道。

連守信和張氏是厚道人,為長者諱,有些事情就含糊著,美化著說。如果殘酷點說,大概就是周氏趁連老爺子不在家,將連守信賣了做學徒。連老爺子回到家,發現四兒子不見了,問周氏。周氏就說把連守信送到親戚家裏去住了。半年後,連老爺子發現真相,找到了連守信,不得不花錢,還要托人情,才將連守信給買了回來。

“爹,你受了不少苦吧。”連蔓兒同情地看著連守信。

“……家裏窮的沒辦法,為尋條活路,賣去給大戶人家做奴仆的多的是。這學徒也就是十年八年的,還能學本事那。你奶也是為了我想。”連守信笑著道,“這件事,過去就過去了,可別在你爺和你奶跟前提起。來,讓你倆看看,爹擀面的絕活。”

連守信笑的很開懷,似乎那段經歷對他而言,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