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4/4頁)

登回車中的時候,顧令月懷想,長安城有太多的文人、墨客、樂師、伎人,杜永新作為曾經教坊名伶,許僅僅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因子。大周的風流盛世便是由無數個小小的因子構成。歌詠,交匯,贊嘆,共同譜寫成一曲壯麗的名曲。

可是大周卻如同中天的太陽,生機勃勃。

顧令月微微一笑,她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年代,與其幸會,成為傳奇中的一員。

杜永新行出一小段路,回過頭去,望著顧令月華蓋背影,兩行淚水在清麗的面龐上流下,“郡主,你是一個好人。杜永新無以為報,只有誠心誠意祈求上蒼,祈求保佑你一世安康。”

***************

貞平六年四月,西行蜀地追回情郎的玉真公主偕同清朗李玄一道歸京。

顧令月聽聞消息高興不已,當日遣碧桐往玉真公主府投見,第二日前往公主府見小姨。姨甥二人抱頭痛哭,暢敘別情。提及玉真公主的風流事,公主臉一紅,“他是個憊懶貨,最是個性張狂,了無拘束。阿顧,若說了什麽不中聽的,你只當時一陣風罷了,千萬別放在心上。”眉眼之中的嬌羞之態分外動人。

適逢李玄歸來,手中提著一壺酒甕於公主輪酒,神態天真而又熱烈。其後又蒙介紹顧令月,贊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倒哄的顧令月眉開眼笑。

歸來的路上,顧令月感慨,沒有想到,這位長安知名的李大才子,竟是這樣的畫風。

硯秋笑著道,“郡主對這位李先生很感興趣?”

顧令月道,“在此之前,她曾懷疑玉真公主經歷過王禪那樣風雅癡心的情人之後,會是怎樣一個男人,方才讓她移情別戀。見了李玄,方知李玄完全出乎自己的想象。”

只覺李玄與王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王禪風雅,筆下的詩,卷上的畫都是乘著這樣的風情。但李玄的姿態更加鮮活。

可能,就是這樣的鮮活,方讓玉真公主投下了真心吧!

硯秋笑道,“若是郡主對此人有興趣,奴婢倒是知道一些消息。此前李先生負氣西行,郡主可知二人鬧翻緣由?”

顧令月眸子一亮,“這我倒不知道呢,你說說看。”

硯秋道,“公主與李玄貞平四年結下情緣,,李先生心有征戰邊塞之願,正逢北地孫賊亂起,李玄有意投軍,前往北地做一個領軍的將軍。報效國家。托玉真公主替自己謀求北地的一名軍職……”

玉真公主欣賞的本是李玄的文采風流,根本不希望李玄赴北從軍,且戰場刀劍無眼,愛郎若傷了個手足肌膚,自己豈非又心疼。只是不願意惹了愛郎不悅,便假意應托下來,實則根本沒有去辦。

“李玄苦等三個余月,一直沒有音信。偶然之間得知實情,登時大怒。負氣遠走。玉真公主一路追了過來,直到巴中,方得與李玄會和。一番誠心賠罪,小心繾綣殷勤。總算求的李玄回心轉意,二人在巴中秀美的山水之中密會了大半個月方返轉長安。”

顧令月聽得咋舌,“原來還有這麽一出。”

三月二十日,大周北地之亂平定。信使負著戰信一路自北地向著關中長安馳騁而去,口中呼喝傳信,“北地戰報,童子明自盡,其子童恩出降。平北大將軍李征儀收復平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