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頁)

岑瑜低低一笑,垂眸看著映枝,搖頭道:“鄉君此話,是想要送子瑕回家不成?”

明明是你方才說回不去呀?映枝更是一頭霧水:“不是……唉,送子瑕回家,這也不是難事。”

“那今日就麻煩鄉君了。”岑瑜毫不客氣。

映枝菱唇微張,不敢置信:“子、子瑕你,我剛才就隨口一說,連我都不信……”

“君子一諾千金。”岑瑜正色,不徐不疾道,“鄉君是要食言不成?”

映枝臉上一熱,連忙揮手:“沒有沒有,我可以送子瑕回去,只是、我還要和姐姐還有蔣姑娘選胭脂……可能,可以,嗯……”

岑瑜微微頷首道:“子瑕能理解。鄉君若是有難言之隱,也無妨。”

映枝微張的嘴慢慢合上,揮動的手也漸漸停了下來。

“那此次就先作罷。”岑瑜一本正經地行禮道,“就算鄉君欠我一次,待下次再送子瑕回家也不遲。”

欠了一次?

映枝臉上發熱,腦袋也發熱,怎麽自己突然就負債了?

“妹妹——妹妹?”

樓下突然傳來江柔的聲音,嚇得映枝一個激靈,手足無措,慌亂道:“好、好的!那我們下次再說。”

她趕忙伸出頭,應了一聲:“姐姐!我下來啦。”

轉過頭,岑瑜泰然自若,一動不動,站在原地。

映枝用袖子抹了一把臉,貓著腰小聲道:“子瑕我先走啦。”

“鄉君請慢走。”岑瑜溫和道。

映枝皺著眉頭,咬咬牙,食指湊在唇邊,聲音微不可聞:“子瑕你小點聲。”然後指指樓下。

岑瑜頷首,眼看著映枝撣撣衣裙,一溜煙地跑下去了。

遠處傳來江柔略帶擔憂的責備,和映枝的軟聲撒嬌。

岑瑜依舊站在原地,神色鎮定,一動不動。

半響,忽然一個沒忍住,悶悶笑出聲來。

*

朝堂裏頭一派熱鬧,楊太尉遭到幾位禦史的輪流彈劾。

“西南百姓遭蠻夷騷擾,平南軍有何作為?”

“平南軍副將治下不嚴,總打敗仗,是太尉教無方!”

“太尉報了平南軍軍餉不夠,陛下添了三萬兩白銀,卻收效甚微。”

太尉楊晉手持笏板,低垂著腦袋,氣得七竅生煙。

昨晚他看見自家姑娘五千三百兩的銀錢單據時,差點當場昏厥。今日在朝堂上又被莫名其妙拉出來責罵,嚴重懷疑有人要整他。

幾位禦史見鎮國公的紋絲不動,心裏摸著差不多就收。

金殿裏的吵鬧聲漸漸停歇,本要說完了,又一個聲音突然橫插進來:“太尉之女蠻橫無理,當街打罵百姓,搶人……”

楊太尉陰沉著臉反駁:“謝禦史,朝堂之上議論一個姑娘的是非功過,怕是有違君子之道。”

關鍵這姑娘是他的閨女。

謝禦史生了一張大臉,方方正正像個磚頭,看上去可是鐵面無私,他抱著袖子怒斥:

“這可不是小事!太尉之女昨日砸下五千三百兩白銀買首飾,花錢時眼都沒眨一下。”

“可想而知,太尉大人的囊中有錢,西南軍軍餉何時能發?請陛下明鑒!”

朝臣們一聽這話,皆眼觀鼻鼻觀心。有看戲的還心道謝禦史是個能人,站在朝堂之上就知道太尉女花錢時,眼睛究竟眨不眨。

想起前些日子查處趙太傅貪贓買賣官爵一事,楊太尉臉上血色全無。

“陛下,是臣教女無方,但臣敢指天發誓,臣從沒有貪哪怕一個銅板的軍餉!”

“行了。”坐在龍椅上的梁帝及時出言打斷,他皺著眉頭,很不耐煩道,“太尉楊晉教女無方,罰俸三月。”

這就蓋了章。

梁帝揉揉額,每天聽這些人吵來吵去,真是耳鳴頭昏。只是他前些時候吃了那仙丹,精神頭總算好些了。

真是人老了,他年輕時總想效百家爭鳴的樣子,以為朝臣爭執是好。

但如今卻覺得,這些人要麽總說點雞毛蒜皮的破事,要麽就對著他的江山指手畫腳。

“臣有本奏。”

梁帝累得不得了,強打著精神掀起沉重的眼皮子,“蔣愛卿有何事?”

蔣翰林恭敬地遞上一冊書卷,旁邊的內侍傳到梁帝手邊。

“這是什麽。”梁帝皺著眉頭一翻開,眼睛驀地瞪大。

“啟稟陛下。”蔣翰林面帶微笑,不緊不慢道,“此乃失傳已久的《長谷兵法》,微臣最近得一奇人相助,才讓這不傳之寶得以現世。”

旁邊的些武將們一聽到書名,兩眼發光,內心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就算微微弓著腰也要嘗試伸頭探腦。

梁帝立刻來了興致,他撫摸著厚實的書本,心裏萬分激動。

這才是他想聽的。

建功立業、八方來朝,這才是他想做的事。

“是哪位奇人?朕要立即召見!”

“陛下曾見過此人。”蔣翰林中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