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3頁)

“說過了說過了,”李秋林的耳朵都要起繭子了,“你都說了八百遍了。”

李秋元見他不耐煩的樣兒就癟癟嘴,沒好氣的說:“我就是再說八百遍估計你也不相信。”

對方瞪眼,“你怎麽知道我不相信?”

李秋元挑眉,“你信?”

對方攤手,“我信啊。”

輪到李秋元幹瞪眼了。

李秋林一副‘你還嫩了點’的表情,不緊不慢的說:“李秋元啊——”

“叫姐。”

“哦姐,”他漫不經心的說:“我知道的關於這種說不清的靈異事兒,可比你多多了。”

李秋元顯然很有興致,“比如?”

“比如?”李秋林想了下,說:“咱村的一組有個石塔你知道嗎?”

“不知道。”

李秋林聳了下肩,但李秋元卻覺得他是打了個寒噤,“這是我爸和我說的,那時候還沒有你和我呢,我之前不怎麽信,以為我爸逗著我玩兒。後來上學的時候有個同桌是咱村一組的,也和我說起過這個事兒。當然,真真假假的你聽聽就好……”

李秋元皺眉,“前奏怎麽這麽長,說重點。”

“我爸小時候念書那會兒,有一年農忙時節下大雨,咱村一組壓麥子的麥場被沖塌了一塊,陷下去一個洞,當時有人從那洞裏刨出來兩個連在一起的大鐵球,還有幾個已經發綠了的青銅塊。

當時那洞可深了,人們顧著填坑,就把那兩生銹的鐵球丟在了路邊。

雖然洞很深,但有很多人都拿著鐵鍬過去填,所以幾天之後那個坑就被填平了——之後怪事就來了。最開始的那幾天,天剛擦黑的時候,一組的村民老是會聽見外頭的路上傳來鐵球碰撞的聲音。

出門去看,又什麽都沒有。

但一進屋,外面就清鈴鈴響,聲音還不小。

之後一組就開始斷斷續續的死人。而且是一戶一戶的死,一窩端,前後死的有犯心臟病的老人,有溺水的孩子,也有被車撞死的年輕人。

聽說誰家傍晚只要聽到了鐵秋碰撞的聲音,第二天保準有喪事。

有段時間,前後一共死了好幾戶人家,清水村往上走的山路上,全是一組村民出殯的紙錢。

咱村的村長自然是急的不行,那時候人都沒怎麽有文化,但也知道這麽頻繁的出白事那肯定是不正常的。有老人愁眉不展的說:“怕是不對啊——怕不是哪裏的風水被咱給破了?”

村長也愁,“這咋整?”

就有人出主意,說:“聽隔壁村的人說我們這邊的山上有隱世的高人道士,要不找人去請一請給咱看看吧。”

於是村子裏幾個有威望的老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去試試運氣。

那道觀據說是在太白山上。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秦嶺山腳下的村子也不少,聽說之前也有其他村子的人上山請過道士。

那時候的道士都是真正的道士,濟世為懷,身上都是有真本事在的,而且聽說抗日那會兒,這些道士還下山打過鬼子,總而言之是很令人尊敬的。

當時那個年代的人實誠啊,即使家家戶戶都拿不出什麽好東西,最後還是籌到了幾袋子細面粉。那會兒細面粉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平時都是吃的糠皮窩窩頭和高粱,啃的粗糧極其考驗牙口。

村長和那幾個老輩的人親自背著那幾袋子面粉,還帶了不少雞蛋和土產上了山。

山上也沒有路,都是把腳磨破了翻山越嶺的找,才找到那個傳說中的小道觀的。

當時那道觀裏只有幾個人,聽說是茅山道士。觀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們觀中的道士們平時也是要種莊稼的,哪裏肯收百姓這麽多面糧。

觀主對著比他年長的村長和其他老人推辭了很久後,只能收下一袋面粉,跟著他們又把剩下的面糧扛回了村子。

忙是肯定要幫的。

當時的觀主跟著村長回村之後第一時間就去觀察了村子,也去了那個之前塌陷的麥場看了看,當時就注意到路邊那些青銅塊和鐵球。

觀主看完之後說:“這是個墓,而且看規模還不小,現在大雨把這沖成了兇墓,壞了風水,很是棘手。”

村長就問有沒有辦法。

觀主就去找了當地的縣志,最後大體推測出這墓的主人。

據說在唐宋時期有一位姓馮的將軍,戰功赫赫,卻在班師回朝受封時忽然請求解甲歸田。

詭異的是這位皇帝竟然也準奏了,就這麽放走了一位替自己守江山的將軍。

之後這位姓馮的將軍就這樣回到了老家,還給自己修建了陵墓。

而在縣志上,清水村一組,曾經也叫做馮家堡。

當然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麽根本無從得知,這墓裏有什麽東西,是否被人盜過也根本無從曉得,現在風水格局已破,寶地變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