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父子君臣(第3/3頁)

皇上自己接著說:“其實先帝晚年,曾打算立他為太孫的,朕之所以一直拖延立儲,也並非是對他有甚不滿,主要還是因新法而有所顧忌。”

宋懷信號稱隱居守孝,卻不可能不關心朝中局勢和新法推行的情況,所以皇上一說,他就知道顧忌的到底是誰,不過,“陛下寬心,草民同殿下不止一次談及新法,殿下深知新法利國利民,也清楚誰才是國之蛀蟲。”

“你不知道,這裏面還有些隱情。”皇上嘆一口氣,將閔烈皇後自盡的真相,告訴了宋懷信,“閔烈皇後不欲世人知道是她告發父兄,所以發喪時,宮中只說產後疾發而亡,服侍閔烈皇後的婢女,原是李家帶來的,也自盡殉主,後來李家有些人,就懷疑是我們逼死了閔烈皇後。”

李家要是從這一點來離間皇上和劉琰父子,就容易得多了。

宋懷信皺眉問:“殿下可知此事?”

“尚且不知,朕正打算告訴他。不過在此之前,朕得先選一位信得過、又有經世濟民之能的人,來教導輔佐他。”

宋懷信心中一跳,裝傻問:“殿下不是有賀侍講教導麽?”

“賀顯望學識淵博,做皇子老師足矣,輔佐東宮,卻還欠缺一二。”皇上也不和他繞彎子,直接說,“哪如先生你既有學識、又通實務,更知民生、懂吏治、深諳士族作風,朕想把儲君交到先生手裏,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宋懷信慌忙起身下拜:“草民才疏學淺、愧不敢當,況且草民仍在孝期……”

“孝期也可以奪情,何況先生已在山中守過三年孝,足稱孝子了。”皇上心意已決,不給宋懷信推脫機會,“先生放心,其他如詹事府等雜事,朕會另安排人料理,只給先生加個太子太傅銜,以後太子與聞政事,有甚疑惑不解,都由先生教導,如何?”

皇上這根本就不是商量的語氣,宋懷信不敢再推脫,只說:“聖上有命,草民願竭盡所能侍奉太子,可是草民剛收下宜陽郡主為弟子……”

皇上示意內侍扶宋懷信起來,“不妨礙。說到京華,朕正好想問問宋先生,一路行來,你瞧著,他們二人之間,可有情愫?”

宋懷信剛站起身,聽見這話,胡子一翹,忍不住瞟了瞟上座的天子。

皇上就笑了,“先生收下京華為弟子,想必也有所期望吧?”

“陛下見笑,草民老眼昏花,瞧著殿下與郡主,目下只有兄妹之誼。”

“那依先生之見,選京華做太子妃合不合適?”

當然合適了!宋懷信聽著皇上好像也樂見其成,就說了心裏話,“草民愚見,郡主是最合適的人選。”

生於貧寒,則知道生民多苦、物力維艱,又難得性情爽朗、心胸開闊,沒有小家子氣,敢開口勸諫,只要假以時日、好好教導,必成一代賢後。

“朕也覺得京華不錯,聰明機靈,和劉琰能說得來,有這一番同行,情誼更加深厚,只有一點……”

宋懷信還以為是說許京華不識字,忙說:“郡主還有三年孝期,足夠草民教她讀書識字。”

“不不,”皇上搖搖頭,“朕是怕,太後不答應。”

宋懷信愣住,不明白太後為何不答應。

皇上卻沒接著說,轉頭吩咐:“叫齊王過來。”

齊王很快跟著內侍進來,皇上讓他坐下,假裝開玩笑似的,問:“五弟,你說,讓京華給琰兒做太子妃好不好?”

齊王愣了一瞬,接著就使勁搖頭:“不好,誰出的餿主意?”

宋懷信:“……”

好在皇上也沒讓他背黑鍋,“我就是瞧著他們倆談得來,問一句。”

“哦,皇上多想了吧?臣弟看著他們倆就是玩伴,而且京華還在熱孝裏呢,這話要是讓娘娘聽見,準得生氣。”

齊王說著話,眼睛從皇上看到宋懷信,“等京華出孝,琰兒都多大了?再說,京華將來是要招上門女婿,延續許家香火的。皇上舍得讓劉琰改姓,我都不舍得。”

皇上:“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