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2/2頁)

南邊一個漢,東邊還是一個漢,又恢復到孫權外交手段謀求的那種局面,自家又可以做大漢吳王。

只是自己想到的事情,孫權也能想到,孫權沒有強制推動執行這個計策,可能孫權也有其他方面的顧慮。

比如,不願向劉備的兒子稱臣。

給劉協稱臣並無心理、臉面上的障礙,大家本就是劉協的臣民出身,調頭回去再臣服,不算什麽。

給曹丕稱臣也不算什麽,可劉封猝然崛起,就因是劉備的兒子,空手套來好大的一番基業,這麽急巴巴去臣服,臉上實在是無光。

如果幫劉封打皇位戰爭,等於在幫劉封搶自己女婿劉禪的皇位……事情怎麽看怎麽糾結。

潘濬很清楚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的種種原因,自然不會跳出來幫孫權解除繩套……這絕對換不來孫權的好感。

而目前的局勢,孫權也清楚是怎麽一步步導致的,思來想去歸納出答案……內內外外所有人都不懷好意。

不對,諸葛子瑜是例外,可惜諸葛子瑜留守建業,正為他守家。

如果諸葛瑾隨軍,或許此刻就能站出來,主動背負責任,勸導自己後撤,把軍隊完完整整帶回去。

跟劉封打,勝負五五開;跟劉備打,必須全力以赴。

僅僅這輪北伐,估算漢軍斬獲,別的不說,光騎兵最少能擴四千騎;而鐵質鎧甲,漢軍最少繳獲了五萬套。

這意味什麽?

意味著下一輪漢軍北伐中原決戰,漢軍的裝甲力量更強,魏軍會拒絕野戰,借助堅城被動挨打。

意味著戰爭主動權全面落入漢軍手裏,如果沒有較大的轉機,江東可能撐不住十年。

人麽,有始有終。

可能自己連個體面的葬禮都不會有。

就在孫權憂慮、自嘆自悲之際,繼承諸葛瑾優良家風的諸葛恪鼓足勇氣,帶著不成功就成仁的心態來見孫權,來勸孫權撤兵。

諸葛恪穿白衣而來,已做好自殺謝罪準備。

可謂是正中下懷,隨著吳軍後撤,這場始於夏歷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的三方會戰,終於在夏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落幕。

夏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即漢章武二年正月二十四日。